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
七七事变后,陕北红军接受改编,成为了中国的抗日主力之一,八路军。八路军主要负责华北地区的抗日作战,一直活跃在华北抗战前线。从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八路军的前线指挥中心,八路军总部,先后在山西的55个村镇停留,留下了无数的抗战痕迹。
纪念馆的东面还有一座以百团大战
纪念碑为主题的园区我们可以从最
南面的这座大型锻铜圆雕奋起的母亲
开始看起阴沉的天空下一位被锁链
拴住手脚的女性正怒视着前方她的
手中还紧紧的握着一块石块似乎正在
寻找时机发起反击这座雕塑代表的
就是八十多年前正遭受着外敌入侵的
中国顺着祖国母亲的视线我们可以
看到一座方形题字碑碑身的正面刻有
百团大战纪念碑七个字左右两侧的
墙面上还刻有百团大战的烈士名录和
战斗场景再现了八路军战士在
百团大战中奋勇杀敌抗击日寇的历史
再往北我们还会看到一座形如刺刀的
大理石主碑碑身正面的战绩辉煌永垂
史册八个字代表着百团大战在
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就像这座
直指云端的石碑一样百团大战的胜利
为这片阴云笼罩的大地带来了象征着
胜利的曙光在百团大战期间
八路军总部除了在砖壁村驻扎外其实
还进行过一次转移一九四零年十一月
七日由于日军的扫荡行动八路军总部
紧急转移到了辽宁麻田镇此后麻田镇
就成为了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v r游览全世界你好我是美璟旅行
师胡迪今天让我们继续中国抗日战争
史的第五期行程在上一期行程中我们
已经了解到中共中央进行的各项改革
南方局在重庆展开的统战工作都使得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拥有了坚实的
后勤保障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绝不
只是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碰撞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抗日战争的前线时
你就会发现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
无数中国战士的浴血奋战这一期胡迪
将带你奔赴中国的山西省沿着
八路军总部的驻扎转移路线了解华北
战场的中日交战情况本次行程的
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
村庄五台县南茹村南茹村是五台山
南麓的茹湖盆地中的一个小村庄村子
的四面高山环抱附近还有三个和外界
相连的通道进可攻退可守一九三七年
九月二十三日八路军总部来到南茹村
建立了第一个前线指挥中心正下方
的这座八路军总部旧址就是我们本次
行程的第一站
我们眼前的这片砖砌民宅就是南茹村
的八路军总部旧址七七事变后日军
迅速占领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并
一路向西直逼山西太原一九三七年
九月朱德总司令带领着八路军从陕西
出发东渡黄河到达了山西开始和华北
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展开合作此后的
太原会战也成为了抗战期间华北地区
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而南茹村的
八路军总部旧址就是八路军的
总司令部旧址分为上院和下院两个
部分我们现在正位于上院旁边的平台
处上院的南侧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南茹
村八路军全民抗战纪念碑纪念碑高
十九点三七米是八路军总部在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三日进驻南茹村
的象征碑身被设计成了三支步枪的
样式象征着八路军在南茹期间取得了
三次胜利旧址的入口位于上院北侧的
下院区域从旁边的台阶向下我们就能
走进院内看一看了
南茹村旧址的下院和上院是典型的
北方四合院的格局八路军总部来到
南茹村之后为了支持抗战这座四合院
的主人就将院子里的大部分房间提供
给了朱德彭德怀等人进行指挥作战和
日常生活第一次走进院子的人站在
院子里可能会晕头转向我们可以先看
这座门前有两根柱子的房间这是下院
的东房因为曾经是祠堂的所在地所以
东方的地基是四座建筑中最高的如今
这里已经被布置成了南茹村
八路军总部历史陈列展的第一展室而
下院的北房南房和西房也被布置成了
第二三四展室陈列展主要以文字和
图片的形式介绍了八路军总部在南茹
村的活动关于这段历史胡迪会在上院
的几座建筑中再进行详细的介绍通往
上面的楼梯就位于东房旁边的拱门
后方沿着楼梯往上让我们一起去地势
较高的上院看看
如今的上院基本还保留着
八路军总部驻扎时的状态总部的
司令部设在上院的南房也就是地基
最高的这座房间中朱德总司令和
彭德怀副总司令住的都离司令部非常
近南方的左右两侧就是副总司令
彭德怀和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的住处
朱德总司令和他的夫人康克清住在
南房旁边的双层小阁楼中上院的东房
则是作战科和通讯机要科的办公室
另外我们在上院的北边还能看到一座
房东用房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单层
建筑但它的下方其实有一个空间很大
的地窖日军的空军部队一直是让
八路军非常头疼的存在南茹村的
地理位置虽然优越却无法阻挡日军派
来的轰炸机不过这座院子的地窖却
可以作为防空洞来使用八路军总部将
这里作为指挥中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走进上院的司令部我们就能看到抗战
初期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
在这里分析战局部署战略的场景了
除了司令部参谋长叶剑英和副参谋长
左权也是制定战术的主要成员
八路军总部刚进驻南茹村时阎锡山正
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平型关阻敌因此
总部向林彪率领的第幺幺五师下达了
支援平型关的命令除了幺幺五师外
八路军主力部队还包括贺龙率领的幺
二零师和刘伯承率领的幺二九师为了
确保总司令部的安全当时的南茹村中
也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总部直属队虽然
在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总人数还不足
五万人但凭借着将军们出色的部署和
指挥和战士们悍不畏死的拼杀八路军
还是在敌后战场上获得了三次大捷
其中之一就是幺幺五师在平型关附近
的桥沟对日军展开的伏击战我们在
第三期的行程中曾经详细的介绍过
平型关大捷这里就不赘述了至于另外
两场胜仗我们可以去东房的作战科
了解一下
位于东房的作战科是八路军总部中
参谋处的第一科主要负责制订并落实
军事作战和日常训练计划南茹村的
这间作战科就促成了八路军在抗战
初期的三场胜利平型关大捷后由于
国军在正面防线的兵力不足日军最终
突破了平型关进入了山西腹地敌军的
下一个目标就是太原的北部屏障忻口
此时八路军的另外两支主力队伍幺
二零师和幺二九师就承担起了破坏
日军的运输补给线为国军的正面战场
减轻压力的任务一九三七年十月
十八日八路军幺二零师的主力团在
雁门关伏击战中成功的切断了日军的
后方补给线八路军幺二九师也在十月
十九日的夜袭阳明堡机场中击毁了
二十多架敌机削弱了日军的空中突袭
能力就这样在八路军和国军的配合下
日军花费了二十多天都没能突破忻口
关卡这也是国共两党合作以来在军事
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东房的另一侧是八路军总部的通讯
机要科通讯机要科的主要工作是将
总部的指令传达给前线部队并将前线
传回来的战报及时的交到司令部的
手中忻口战役期间八路军各师的捷报
就是通过桌上的电话和电台一一传回
司令部的不过在一九三七年十月
二十一日由于对忻口的正面攻击受阻
日军开始调集重兵攻击太原东侧的
娘子关防线二十六日随着娘子关的
失守忻口和太原陷入了日军的包围
之中十月二十八日八路军总部就撤离
了五台县南茹村但这并不意味着
八路军放弃了在华北地区的抗争相反
早在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的第三天
一份重要的文件关于动员和组织群众
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就通过通讯
机要科传达给了八路军全军中共创建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规划也早在南茹村
就制订完成了因此在太原会战失败
山西全境沦陷之后八路军就开始了
敌后游击战并在山西各地建立了
抗日根据地离开了南茹村的
八路军总部在多次转移之后进入了
地势复杂的太行山腹地我们的下一个
目的地就是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武乡县
砖壁村
从五台县向南两百多公里我们就到达
了武乡县蟠龙镇的砖壁村对于我们
现代人来说两百多公里也就是四个
小时的车程但对于抗战时期的八路军
来说这一路就非常艰难了太原会战
结束后国民党军队退到了黄河西岸
试图借黄河天险拦住日军的西进步伐
八路军却仍然在黄河以东的山西境内
继续进行敌后抗战此后晋察冀晋绥
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都陆续建立
起来了而深入太行山腹地的
八路军总部也发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
驻扎地那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砖壁村
从高空俯瞰整个村庄我们会发现砖壁
村的地形非常特別村子的南西北三面
都是陡峭的山崖东面还有向远处绵延
的群山只有村子西边的一条险道和
外界相连不仅攻守兼备还便于疏散
隐蔽因此从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五日
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八路军总部的驻地
砖壁村的规模虽然不大历史却非常
悠久根据史料记载这里的建村时间
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唐代还有
一位名为李师行的读书人曾经官至
四品司马因此砖壁村的村民一直
十分重视教育民风也非常淳朴村里的
建筑大多使用青砖包墙这也是砖壁村
这个名称的由来从一九三九年到
一九四二年八路军总部曾经四次进驻
砖壁村彭德怀左权刘伯承等人一共
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两百多天
八路军总部的五百多名战士也寄住在
砖壁村的老百姓家可以说是家家住过
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我们眼前的这
座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位于村子最
南面的山崖边这是一座初建于
民国时期的大型砖木结构建筑群由
原先的玉皇庙佛爷庙奶奶庙李家祠堂
等建筑组成眼前的这道红漆大门就是
玉皇庙的万圣厅也是总部旧址的入口
所在
除了彭德怀旧居第一道院落的东南角
还有一座玉皇庙戏台我们现在的位置
是戏台的前场也就是表演区域如今
这里已经被布置成了运筹帷幄砖壁村
主题展览展览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
八路军总部四次进驻砖壁村的情形
八路军总部的多次进驻和转移其实是
为了避开日军的频繁围剿日军在实施
囚笼政策的同时还在华北地区展开了
大扫荡扫荡本是战争时期以消灭敌方
残余兵力而展开的军事行动但日军的
扫荡针对的却不只是八路军还有
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日军的三光政策
让当地的村民苦不堪言因此在
百团大战的后期粉碎日军的扫荡保护
村民的安全也成为了八路军作战的
主要目标砖壁村的抗战历史是扫荡与
反扫荡之间的对抗这样的对抗也是
全面抗战的相持阶段华北战场的主要
交战形式
和南茹村的四合院不同砖壁村的建筑
格局显然更加宽敞一些走进总部旧址
的第一道院落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棵
刚劲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榆树这是由
彭德怀副总司令当年亲手栽种的当地
的老百姓如今亲切的称呼他为彭总榆
院子的北边曾经是李家祠堂的所在地
也是八路军总部驻扎砖壁期间彭德怀
居住和办公的地点房间右边的拱门则
通向八路军总部旧址的第二道院落
另外我们在院子的东南方向还能看到
一座地基较高的建筑这是曾经的
玉皇庙戏台现在已经被改成展室了
这样一座农家小院看上去似乎和村子
里的其他建筑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
抗日战争期间他却见证了百团大战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
可以通过彭德怀旧居中的一张地图
了解一二
这间面积不大的房间就是彭德怀
副总司令在砖壁村的住处虽然是
八路军副总司令但他的房间布局依然
非常的简陋其中比较特别的是离我们
最近的方桌上放着的一张百团大战
战役部署略图这是八路军总部参谋处
手绘的一张军用地图代表的是彭德怀
在一九四零年八月制订的百团大战
作战计划图上纵横交错的线条是处在
日军控制下的交通线路彭德怀之所以
如此关注交通线源于日本推行的囚笼
政策一九三九年冬天日军开始修筑
大量的铁路公路并沿线建造碉堡和
据点以此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和
消灭因此在砖壁村制订战略的彭德怀
左权邓小平等人就将反击的重点放在
了破坏日军的交通线上这张百团大战
战役部署略图正是围绕石家庄到太原
的正太铁路展开的
旧址的第二道院落是八路军总部机关
的主要工作区域总部的医疗室电台室
作战室参谋室和会议室都位于这座
院子中其中比较特别的是眼前这座
带有红色大门的砖房这是八路军总部
的油印室抗战时期中国的印刷方式
主要有铅印和油印两种铅印就是我们
非常熟悉的活字印刷这种印刷方式
虽然历史悠久但需要的工具却很多
过程也比较繁琐相比而言油印的操作
就比较简单了只需要一个小小的
油印机再加上蜡纸和油墨就能进行
印刷了因此在八路军建立的
抗日根据地中油印就成为文字宣传的
重要方法可不要小看了这项工作在
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和手写比起来
油印机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八路军总部在日常开会作战指挥时
需要的文件资料就是由这间油印室的
工作人员提前印刷出来的
在玉皇庙的西北方向还有一座新楼院
是八路军总部驻扎砖壁期间朱德
总司令居住的地方新楼院是一座
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我们现在所在的
房间位于院子的东南角也就是朱德
总司令的住室朱德在这里居住的时间
并不多一共只有两个多月一九三九年
十月他和八路军总部一起转移到了
附近的王家峪村一九四零年五月朱德
就奉命回到了陕西延安为前线的战士
们解决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我们在上
一期提到的南泥湾政策就是朱德在
这一时期提出的相应的一九四零年
八月的百团大战也就交由彭德怀进行
指挥了虽然朱德并没有参与百团大战
的实际指挥但他为前线提供的后勤
援助绝对是这场胜仗的关键之一当然
想要了解百团大战的实际情况我们
还是要去战场看一看位于砖壁村北侧
的关家垴战斗遗址就是我们的下一站
了
从砖壁村向北十三公里我们就到了
山西省武乡县的关家垴村眼前的这
一片山岗就是百团大战中关家垴
歼灭战的战斗地点这场战斗发生于
百团大战的后期在百团大战的前两个
阶段八路军的袭击目标都是日军的
交通线但在八路军的两次大规模打击
之后一九四零年十月六日日军开始
调集重兵对华北的抗日根据地展开
扫荡一九四零年十月二十八日日军的
一个支队扫荡到了关家垴附近当时的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正好在蟠龙镇附近
休整得知敌人就在附近彭德怀立即
决定消灭这股日军但狡猾的日军支队
也连夜占领了关家垴村并开始修筑
防御工事我们眼前这块方圆几百平米
的平地就是关家垴村所在的台地如今
我们在台地的北面可以看到一座白色
的抗战纪念碑纪念碑后面的山包就是
八路军烈士们的合葬墓冢碑前的
水泥墙上还记录了一百多位烈士的
名字让我们一起走近看看
这面墙上记录的就是一百三十四名
烈士的姓名以及他们的生平简介从这
密密麻麻的名字我们不难想象这场
歼灭战打的有多激烈这也是抗日战争
中八路军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日军
当时占据的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台地
这里的视野非常开阔北面是断崖峭壁
东西两侧的坡度也比较陡简直是
易守难攻另外日军还将村里的窑洞
打通并架设了机枪阵地形成了交叉
火力网从十月三十日凌晨四点开始
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八路军幺二九师
的主力部队一次又一次的勇猛攻击
反复与日军短兵相接战士们的伤亡
非常大十一月一日日军的大股
增援部队和轰炸机逐渐逼近了关家垴
最终彭德怀还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结束了这场艰难的攻坚战不过关家垴
血战之后日军的嚣张气焰却有所收敛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也被迫
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从纪念碑继续往南走我们就能到达
不远处的关家垴村了激烈的关家垴
战斗并没有对这里的村民造成太大的
伤害在战役开始之前全村人就全部
转移到山沟里躲起来了由村民组成的
民兵队伍则是在战斗期间帮助八路军
送军粮送弹药抬伤员提供各种支援
我们眼前的这座土黄色小院就是关家
垴村的一等民兵杀敌英雄关二如烈士
的故居一九四二年年仅十五岁的关二
如报名参加了村里的民兵队入队后他
就苦练射击技术成为了一位年轻的
神枪手接下来的几年关二如经常带领
着民兵队配合八路军展开作战但由于
年龄不够他在抗战期间一直是民兵
直到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之后他才
正式参了军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关二
如在淮海战役中不幸牺牲年仅
二十一岁这个年纪放到现代甚至
还没有从大学毕业二十一岁的关二
如却已经成为了烈士实在是非常令人
惋惜
走进农家小院院内坐北朝南的主屋
就是关二如烈士的故居了主屋的前方
还有两间关家垴战斗案例教学室这是
二零一九年开设的太行干部学院的
现场教学点作为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
太行山中的抗战事迹数不胜数进入
新世纪后这些红色故事依旧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抗战时期的
百团大战一直是党员干部们的重点
学习对象作为八路军最大的一场
攻坚战关家垴战斗一直有着很大的
争议这一战牺牲的战士太多我军也没
能完成全歼敌军的目标敌我双方的
伤亡比几乎达到了惊人的一比二十就
连指挥作战的彭德怀也将这一战视为
平生四大败绩之一但如果就此否定关
家垴战斗乃至整个百团大战显然是
有失偏颇的对于整场抗日战争来说
百团大战显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去阳泉市的狮脑
山通过那里的百团大战纪念馆了解
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
山西省阳泉市是坐落在太行山中部的
一座地级市阳泉市区西南边的狮脑山
则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百团大战
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掌控
的正太铁路所以这场战役最初其实被
叫做正太路破袭战后来是因为一共有
一百零五个团参战彭德怀才将其称为
了百团大战狮脑山向东几公里的地方
就是正太铁路的阳泉站百团大战期间
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
八五旅的第十四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
守住阵地牵制日军为阳泉站的铁路
破袭打掩护因此从一九四零年八月
二十日开始第十四团一直坚守狮脑山
直到八月二十六日总部下达了第二步
行动方案第十四团才主动撤离去执行
新的破路任务了一九九五年为了纪念
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狮脑山的主峰
上建起了一座百团大战纪念馆和
百团大战纪念碑我们先去脚下的这座
纪念馆里看一看和百团大战有关的
重要史实吧
狮脑山的百团大战纪念馆是全国首批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不过我们眼前
的这座展馆其实是二零一零年建造的
一座新馆新馆高十二点三四米
占地面积三千二百三十二平方米外部
形体以基石为设计理念象征着中共
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
基石展馆左右两侧的浮雕代表的则是
百团大战的两大重点破除日军的交通
封锁线以及抵挡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百团大战历时五个多月总共经历了
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是围绕交通线
展开的主动进攻之后由于日军开始
调集兵力对太行根据地展开扫荡所以
第三阶段八路军就转入了反扫荡阶段
展馆也通过大量的史料记载详细的
介绍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我们在
前面已经了解过百团大战的战术制定
以及两场重要的战役所以接下来我们
就来看一看这场战役的结果和后续
影响
展厅的第五部分展现了八路军在
百团大战中取得的成绩屏幕上的这张
百团大战战果统计表是一九四零年
十二月十日八路军总部公布的
百团大战前三个半月的战果当时
八路军一共毙伤了日军两万零
六百四十五人破坏了四百七十四公里
的铁路日军控制的桥梁火车站煤矿
仓库等地也遭到了重创另外八路军还
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军需用品我们
身旁的橱窗里展示的就是当时缴获的
各种战利品优秀的战绩背后离不开
参与作战的中国军民参与百团大战的
八路军和根据地百姓一共有四十多万
人其中牺牲的八路军战士达到了一点
七万多人还有两万多人在日军的毒气
袭击中中毒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役的胜利实在是
来之不易啊
百团大战的胜利对整个抗战形式的
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
的抗战主力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作战
八路军则是以根据地和游击战的方式
在敌后战场展开作战国民党却一直
认为八路军是游而不击无法影响抗战
的局势因此当国军在正面战场上
节节败退时国民党的内部逐渐出现了
不少妥协投降的声音身处国统区的
百姓也对中国的抗战局势保持着相当
悲观的态度直到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
正面出击轰轰烈烈的打了一场大胜仗
华北各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成功地
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为了应对
八路军的进攻日军甚至将两个师的
兵力从华中调到了华北这就使得华中
的正面战场压力骤减国民政府投降的
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同时国人也重新
燃起了对抗战的信心低迷的社会氛围
顿时一扫而空可见中国能够撑过抗战
的相持阶段百团大战绝对是至关重要
百团大战中除了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
在华北地区的百姓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像我们熟知的地道战就是在阳泉市
平定县的南庄村中展开的我们在
展厅的最后还能看到一首百团大战
胜利歌这首庆祝百团大战胜利的赞歌
曾经在抗日根据地中广泛传唱为
这首歌谱曲的是中国的军歌之父著名
作曲家郑律成八路军进行曲也就是
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由他
创作的中共对抗日宣传的重视我们从
上一期的鲁迅艺术学院就能看出因此
八路军在华北前线取得的每一场胜利
都会被大后方的文艺工作者们谱写成
通俗易懂的歌曲歌曲的最后一句粉碎
敌人新的进攻争取民族的解放正是
身处华北战场的中国军民想要达成的
共同目标有了人民的全力支持华北
乃至全国的抗战岂有不胜的道理
地处太行山中段的麻田镇处于山西和
河北的交界处是一个被山峰环绕的
小镇隐蔽性很强一九四零年十一月
八路军总部从武乡县离开来到了
麻田镇全面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经
先后在二十六个县市驻扎过但我们
脚下的这座麻田镇却是彭德怀等人
驻扎的最久的一个地方八路军总部在
麻田镇一共驻扎了将近一千七百天新
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有六位都曾在此
战斗和生活因此这里也被亲切地称为
太行山上的小延安这座小小的村镇
曾经陪伴着八路军总部度过了抗战中
最为艰难的阶段从一九四一年到
一九四二年华北战场的八路军将士们
面临着日军扫荡国民党封锁以及
自然灾害这三个方面的打击当时的
八路军总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
军民渡过难关走进麻田镇的
八路军总部旧址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
答案了
这座灰砖白墙的院落就是麻田的
八路军总部旧址在抗战期间
八路军总部选址时会考虑两个条件
一是要位于村边不能打扰到村中百姓
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有前门和后门以便
遇袭时能够及时撤离我们眼前的这座
四合院就正好符合这两个条件因此从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开始这里就成为了
华北的抗战指挥中心不过在总部进驻
麻田之后抗日战争就进入了最为艰苦
的时期除了日军的频繁扫荡和国民党
的经济封锁位于华北平原的山西河南
河北等省还出现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一九四二年的河南大饥荒就发生于
这一时期当时山西的众多抗日根据地
受灾情况也非常严重为此八路军
副总司令彭德怀向全军发出了
咬紧牙关渡过难关增加生产厉行节约
的号召麻田镇的军民在首长们的带领
下开始修筑灌渠开荒种菜一九四三年
根据地终于做到了自产自给度过了
最为艰难的两年
麻田镇的八路军总部旧址是一座
坐北朝南的一进四合院虽然四合院的
中间设置了一道拱门但站在拱门的
北边我们还是可以将整座院子
尽收眼底大院的最北面曾经是麻田
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的所在地但由于
四合院的内部比较潮湿空间也比较
狭窄因此二零一二年九月政府就在
旧址往西一公里的位置打造了一座
全新的八路军总部纪念馆至于这座
纪念馆旧馆则被还原成了抗战时期的
司令部离司令部比较近的两座平房是
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旧居和八路军总部
的作战科再往南则是机要科通讯科
情报科等总部机关办公室因为分布着
很多总部机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
机关大院我们参观的第一个空间就是
这间坐东朝西的作战科
作战科的另一边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作战会议室了这张挂在墙上的照片是
彭德怀和作战科长王政柱的双人合照
擅长观察研究形势处理军事问题的
王政柱是彭德怀的得力助手百团大战
的第三阶段即反扫荡阶段就是彭德怀
和王政柱等作战科成员在这里制订
出的计划一九四一年由于先前的囚笼
政策被破坏日本在华北开启了新的
计划治安强化运动华北地区被日军
分为了治安区准治安区和非治安区
八路军总部所在的麻田镇属于当时的
太行抗日根据地也就是所谓的非治安
区从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日军
多次对麻田镇进行了军事扫荡总部的
情报科就为八路军的反扫荡工作
提供了重要帮助总部院子的西南角是
当时的情报科办公室
麻田总部的这间作战科内部空间分成
了两个区域进门向左拐是作战科测图
室的所在地一提到作战科我们的第一
反应可能是首长们围坐在会议桌前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景但实际上
想要更好的制订计划指挥作战有一个
东西绝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墙上的
这些军事地图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
政府发给八路军的地图不仅质量差
而且数量少缺图的地区很多因此
八路军只能靠着缴获的日军地图补充
并制订作战计划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间
测图室是在一九四一年三月成立的测
图室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测量地形还要
负责地图的制作和印刷旁边这张方
桌上放着的就是印刷地图的油印机
墙角处的方桌上还放着一个绿色的
小盒子盒子里的圆规套装是从日军
那里缴获的绘图工具当然除了这些
测试室还有用于勘测地形的专业设备
但这些机器设备都在日军围剿麻田
总部时被提前掩埋或转移了我们现在
也就无缘得见了
我们现在所在的房间就是八路军总部
的情报处办公室情报是军事战争中
左右战局的又一关键因素无论是制定
作战计划还是进行战场指挥都有赖于
情报的收集总部情报处的发展壮大
源于一位杰出的女情报干部林一同志
一九四零年十月二十三岁的林一带着
仅有七人的情报保卫工作组来到了
八路军总部之后他又筛选并培养出了
二十多名情报干部并将他们派遣到了
敌占区展开地下情报收集工作
一九四一年冬天八路军总部成立了
情报处林一也成为了一科的科长在
他的领导下大批的八路军情报干部
成功在华北的敌占区建立了情报站和
交通站不少情报人员都改名换姓混入
了各地的日伪军中并借助汉奸的身份
不断的收集日军的重要情报八路军能
在日军的多次扫荡中及时的进行转移
就得益于众多情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
展开的地下工作
除了开展敌后作战八路军总部在麻田
还展开了很多工作走出机关大院往东
走十几米我们就能看到一座观音堂
观音堂南面的打谷场上有一口八路
井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三年麻田镇
所在的太行山根据地遭遇了一场连续
八个月的旱灾为了解决饮用水稀缺的
问题八路军战士们就在这里打出了
一口水井八路军的东边还有一座风格
独特的教堂式建筑这是总部进驻期间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居住的地方全面
抗战期间左权几乎是八路军总部最
繁忙的一个人除了协助彭德怀指挥
前线作战他还兼任着情报处处长的
职位可惜的是在一九四二年五月麻
田镇遭遇日军扫荡时左权在掩护总部
转移的过程中不幸牺牲了他也是
抗战时期牺牲的八路军将士中职位
最高的一位左权将军生前居住的最后
一个地方就是远处的这座小院
位于机关大院东南侧的左权旧居是
一座坐东朝西的一进院落因为这里
曾经是一座教堂所以小院的建筑风格
有些西式院内的石板路连通着东西
北三面的房间院子最东面的房间就是
副参谋长左权的办公和生活空间我们
眼前这条南北走向的石板路通向院子
北面的警卫室警卫室左右两侧的房间
都被布置成了展厅远处那两株点缀着
花朵的绿植处是左权家书展的所在地
左权在写给妻子的书信中描述了这座
小院在抗战时期的状态洋菊花已开了
三个月了现还未完大批菊花牵牛花等
开得甚为好看美好的春日气息对忙于
战事的左权来说也算是一种心灵慰藉
欣赏完院子里的美景让我们去左权
宿办室的内部看一看
从宿办室的正门进来我们的右手边
就是左权的办公区域早在一九三一年
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左权就担任了
红一军团的参谋长一职红军长征期间
他一直跟随着先头部队指挥作战
得到了聂荣臻刘伯承等人的赞扬
一九三八年春由于交通线屡屡遭到
八路军袭击日军决定兵分九路向
八路军总部所在的晋东南地区进犯
收到消息之后八路军总部决定歼灭
一路日军打开九路围攻的缺口负责
指挥作战的左权便巧妙地将兵力分成
了三股并利用地形优势布置出了一个
诱敌深入的大口袋等其中一路日军
全部进入口袋之后他便一声令下将
口袋收紧成功围住了这支敌军打了
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优秀的军事组织
能力让左权在一九三八年底升任了
八路军总部的副参谋长成为了朱德
总司令的助手八路军总部进驻麻田后
左权在这里居住了近一年的时间
一九四二年五月日军突然出兵袭击了
麻田的八路军总司令部五月二十五日
负责断后的左权在麻田附近的十字岭
展开了突围就在这场突围战中年仅
三十七岁的左权被炮弹击中头部不幸
牺牲了
旧居的西面还有一间用于缅怀左权的
展室展室正中间摆放的就是左权将军
的铜制雕像左权将军牺牲后延安和
太行抗日根据地分别为他举行了隆重
的悼念仪式当地的近万名民众士绅和
教员还自发向边区政府提议将麻田镇
所在的辽县改名为左权县以纪念
左权将军这个提议很快便得到了边区
政府的批准辽县政府也在一九四二年
九月十八日举行了易名典礼大会不过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中央做出了
不以领导人名字命地名的重要指示
山西省委遵从指示去除了左权县这个
名称但这一决定却引起了群众们的
不满情绪当地的几位老红军立即启程
去到了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最终经过
了毛主席的批准左权县这个名称又
重新恢复了直到现在麻田镇所属的
行政区仍然是饱含着纪念意义的
左权县
八路军总部旧址的最后一个部分是
位于左权旧居南边的邓小平旧居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八日邓小平来到了
当时的辽县也就是现在的左权县当时
他是八路军幺二九师的政治委员麻田
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就是他和幺
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共同创建的除了幺
二九师政委邓小平还担任了
八路军总部的政治部副主任
一九四三年十月邓小平又接替彭德怀
成为了中共中央北方局的代理书记
为了主持北方局晋冀鲁豫边区以及
八路军总部的军政工作他和夫人卓琳
搬进了麻田镇的这间小院中从
一九四三年十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
邓小平夫妇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两年
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就是在小院西面
的这座双层小楼里出生的我们在旧居
的院子里还能看到邓小平夫妇和
邓朴方的雕塑旁边的这座双层小楼
则是邓小平宿办室的所在地接下来
我们就去这座宿办室看一看邓小平在
抗战时期的工作环境
这里就是宿办室的内部了进门右手边
是起居空间左边则是办公区域办公区
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晋冀鲁豫
边区全图图上的区域就是邓小平担任
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时领导的全部
地区邓小平在麻田工作期间对根据地
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九四四年四月一日在邓小平的指示
下八路军总部公布了著名的滕杨方案
滕杨指的就是当时的总部参谋长
滕代远和副参谋长杨立三方案中最
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改过去那种只讲为
公不准谈私的平均主义倾向反而
大力提倡个人生产私人积蓄多劳多得
等原则方案一经公布战士们的生产
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根据地物资
短缺的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想必
你已经看出来了这项方案正是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政策中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可以说
邓小平理论的萌芽就产生于当时的
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总部所在的
太行山根据地一直是日军扫荡的重点
与此同时华北各地的抗日根据地也
频频遭受日军的袭击一九四一年八月
日军对聂荣臻将军建立的晋察冀
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的秋季大扫荡
企图短时间内摧毁我军的根据地河北
保定易县的狼牙山正好位于晋察冀
根据地内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就是
这座山上发生的英雄事迹
眼前的这片群山就是河北保定易县的
狼牙山奇峰林立的狼牙山是太行山
东麓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五坨三十六峰
组成眼前的这座高塔坐落在狼牙山的
主峰之一棋盘陀的峰顶上而
狼牙山五壮士的抗日事迹就发生在
陡峭的棋盘陀中一九四一年九月
二十四日对晋察冀根据地展开扫荡的
日军行进到了狼牙山地区得知消息的
八路军立即派出了一分区一团的七连
六班掩护部队和群众撤退六班的五位
战士便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
棋盘陀在弹尽粮绝之后五人舍身跳
下了悬崖关于这段英雄事迹胡迪
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新中国成立后
一篇名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被收录
进了小学语文课本中这座狼牙山也
就此闻名于世这五位跳崖的勇士分别
叫什么名字其中又有没有幸存者关于
这些问题我们在棋盘陀中都能找到
答案
棋盘陀底部的西水寨如今是狼牙山五
勇士展览馆的所在地展览馆旁边的
纪念广场上放置着一座近六米高的
狼牙山五勇士雕塑这五位勇士分别是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
雕塑中呈现的是五人在跳崖前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场景在这五人中
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
成为了革命烈士而葛振林和宋学义
二人却幸运地挂在了山腰的树上最终
活了下来当然是否牺牲并不影响这
五位勇士在日军面前展现出的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他们的跳崖壮举
也成为了八路军战士们的学习榜样
为了纪念他们的事迹当时的
晋察冀军区政府在棋盘坨的峰顶建起
了一座纪念塔如今的狼牙山风景区就
是以这座纪念塔为核心打造的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高二十一点五米
位于棋盘坨的峰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
纪念塔的底座部分为了纪念五位勇士
纪念塔的塔身呈正五边形内部也有
五层塔身的南面镶嵌着狼牙山五勇士
纪念塔九个大字这是建国之后聂荣臻
元帅亲自题写的不过我们现在看到
的这座建筑其实并不是最早的那座
纪念塔早在一九四二年十月
晋察冀边区政府和一分区的军民就在
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一座九米高
的狼牙山三烈士塔但三烈士纪念塔
却在一九四三年九月被日军的山炮
炸毁了为继承和发扬五勇士的事迹
一九五九年纪念塔迎来了第二次修建
聂荣臻元帅也特地题写了塔名将
两位幸存者也包括了进去可惜在
六十年代末由于文革和地震破坏这座
塔又一次被毁了直到一九八六年在
政府的支持下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才
再一次建成了狼牙山五勇士这个称呼
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纪念塔的北侧还有一座号称中国最
危险的玻璃观景台平台的底部由几根
巨大的钢柱支撑远远望去就令人
心惊胆战不过当我们克服恐惧站在
玻璃平台上远眺时却能将群峰林立
峥嵘险峻的狼牙山风光一览无余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战士们就是在我们
眼前的这片山岭里建立了一座座
抗日根据地和日军展开了无数次
生死搏斗其实这座观景台的建立曾经
引起过很多人的不满有人认为纪念五
勇士的狼牙山应该是严肃而庄严的
不该有这种娱乐景点抗战时期面对着
日军的枪林弹雨狼牙山的五位勇士
确实无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但
千万不要忘了无数先辈的流血牺牲
正是为了让中国走向和平因此除了
缅怀先烈外尽情的感受祖国的壮美
河山也是我们现代人珍惜和平的一种
方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
纪念塔所在的山顶就是五勇士的跳崖
地点但狼牙山的山峰非常多定位的
难度其实很大直到一九九九年易
县政府在走访了多位当事人之后才将
纪念塔西面的小莲花峰确定为了五
勇士跳崖处小莲花峰的峰顶也建起了
一座铁架挂上了五勇士跳崖处的标牌
在华北抗日战场上像他们这样的跳崖
壮士其实还有很多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河北省涞水县曹霸岗村被日军偷袭
为了掩护群众五名八路军战士打光了
全部子弹最终跳崖牺牲一九四三年春
北京房山十渡镇老帽山遭遇了日军的
扫荡八路军三十多人的一个排打到
最后只剩六人弹药也全部用光了为了
不泄露部队的撤离路线六名战士选择
了跳崖连性命都没能留下抗战时期的
八路军在兵力和装备方面一直和日军
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九三八年创作的
游击队歌中就有着这样一句歌词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
敌人这句歌词体现的正是八路军弹药
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武器匮乏的问题
一九三九年七月在朱德总司令的命令
下一座规模庞大的兵工厂在太行山脉
中秘密地建立起来了
地处晋冀两省交界的山西省黎城县是
著名的太行山革命老区黎城县的北境
太行山脉的中部有一个天然形成的
石洞黄崖洞我们脚下的这片区域就是
如今的黄崖洞风景区下方的这座
中心广场则是景区的入口所在沿着
脚下的这条路往山里走两边的山峰
逐渐变高几座相连的湖泊依次分布在
一道比较开阔的山谷中这个名为后
河谷的地方就是从东面进入黄崖洞的
唯一通道一九三八年毛泽东在六届
六中全会中提出了建立兵工厂的想法
一年后八路军总部就成立了军工部
并在晋中市榆社县设立了一座修械所
负责维修损伤的军械一九三九年七月
由于日军逼近榆社总部修械所便转移
到了黄崖洞此后黄崖洞兵工厂就不断
发展成为了华北敌后最大的一座兵工
基地著名的八一式步枪就是在这里
研制和生产出来的胡迪非常好奇这样
一座八十几年前的兵工厂到底是
什么样的走沿着这条山谷我们去群山
深处一探究竟
从入口往里走穿过一千五百米长的后
河谷我们就到达了脚下的这座太行门
广场和开阔的后河谷不同太行门广场
后面的瓮圪廊峡谷是一个长达一千米
的狭窄通道抗战时期这里就是黄崖洞
兵工厂的南口阵地著名的黄崖洞
保卫战就是在此打响的一九四一年
十一月九日日军在黎城县集结了
五千多人准备突袭黄崖洞兵工厂
他们的主攻方向就是我们眼前的这片
南口阵地不过南口阵地的狭窄地形
防御起来非常有利驻守黄崖洞的
八路军队伍也在这里建起了坚固的
防御工事因此从十一月十一日开始
日军先后多次向南口冲锋都被守卫
在这里的八路军第七连成功地打退了
就连日军的两门山炮都没能摧毁南口
阵地的防御工事当时光是攻入这道
峡谷就耗费了日军五天的时间瓮圪廊
峡谷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咱们赶紧
进去看看
为了方便大家参观如今的瓮圪廊峡谷
中建起了一座木制栈道栈道顺着幽绿
的水潭一直往西北方向延伸整体呈s
型瓮圪廊两峰合围两边的悬崖足有
百米之高看上去非常陡峭黄色崖壁上
的这些痕迹源于千百年来的水流和
风沙侵蚀站在中间的木桥处抬头看天
这蓝蓝的一线就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天
如此险峻的地势确实算得上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黄崖洞保卫战中
守卫瓮圪廊的七连战士就在一线天的
上方对闯入其中的日军展开了猛烈的
火力夹击先后歼灭了两百多人被阻拦
在此的日军甚至采取了从沟底向上
攀爬的策略都没能突破防线直到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兵工厂里的
机器设备全部转移完毕八路军才主动
撤离了阵地放日军进入了黄崖洞的
兵工厂区瓮圪廊的尽头有一个三岔口
其中通向西边的水窖洞口就是兵工厂
的入口了
我们脚下的这片白色建筑区就是
黄崖洞兵工厂的核心建筑区远处的
山谷之中有一汪蓝色的湖水这就是
前往兵工厂的必经之地水窖洞口日军
在攻打黄崖洞的第七天就是从这里
闯入兵工厂区的八路军在建厂之初
共有十二栋厂房建筑面积五千平米
左右此后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厂房内
的设备也增添了很多不过八路军在
撤离之前不仅带走了其中的设备还
炸掉了全部的厂房并提前设好了地雷
因此当日军来到厂区之后看到的就是
一片碎石瓦砾随后翻找机器的日军又
引爆了其中的地雷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如今我们在旧址位置看到的这些白色
建筑都是根据当时留下的记录复原而
成的虽然并没有全部恢复但其中的
重点厂房我们还是可以找到的黄崖洞
兵工厂的核心建筑之一就是我们
接下来要看的装配车间
全面抗战时期像黄崖洞这样的兵工厂
在华北的各大根据地中其实还有
好几座武器装备的及时补给是中国在
抗战中获胜的原因之一纵观整个华北
战场八路军总部的指挥全局前线战士
的悍不畏死以及各地军民的团结合作
都是抗日救国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的抗战情况我们
已经大致了解清楚了除了八路军外
中共其实还有一支抗日队伍新四军下
一期的行程我们将去往中国的南方
详细了解新四军的抗战历程行程最后
感谢行程策划江一白行程顾问山西省
文旅厅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同城旅行
全域通山西传媒学院tyutxiaoliangl
uyanfeng皓月v r创客云黎城
全域通对本次行程的大力支持另外
推荐大家从p c端进入美璟官网或
使用v r头显观看可以获得
身临其境的体验持续转发分享还可以
获赠璟卡
黄崖洞兵工厂的核心区域包括了
装配车间机工车间阅览室等建筑我们
眼前的这座装配车间就是当时生产
枪炮弹药的厂房厂房建筑则是条石
垒墙石板盖顶的石头房质量非常牢靠
从一九四零年到一九四二年国民政府
完全停止向八路军发放弹药八路军
虽然有这座兵工厂却面临着材料不足
的窘境因此大家只能在战斗之后将
战场上的子弹壳钢盔碎片铁路铁轨等
金属材料收集起来作为制造军火的
原材料一九四一年发布的关于收集
军用资材的训令中就有这样一条规定
以后凡领取子弹者必须带子弹壳来
一颗换一颗否则不发可见八路军的
弹药供给当时仍然是捉襟见肘黄崖洞
兵工厂在一九三九年底投产时主要
生产的是步枪从一九四一年下半年起
重点转向了火炮和炮弹的生产如今的
装配车间里就还原了当年的生产场景
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是的你没有看错眼前的这个大石碾
就是八路军生产炸药的工具抗战时期
的技术条件和现在肯定是没法比的
为了支援前线参与生产的八路军战士
们想出了很多土办法比如用这个大石
碾研磨土法炸药的原料木炭用杆秤来
调配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从而形成
黑火药又或是用一韭菜叶宽一拃宽来
记录枪械零件的尺寸不过这样生产
出来的枪支和炸药杀伤力比较有限
因此技术人员们通过化学方法成功的
造出了硝铵炸药这就大大提升了炮弹
手榴弹子弹等武器的威力后来兵工厂
又引进了四十台车床并引进了蒸汽
作为动力系统经过不断的努力黄崖洞
兵工厂终于成为一个可以自行锻炼
钢材制造火药并组装生产武器的大型
兵工厂其产量高峰时每个月能制造
数百支步枪三千发炮弹以当时的部队
火力来说黄崖洞兵工厂的年产量甚至
可以装备十二至十六个团级战斗单位
这在当时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兵工厂的机工车间内就展示了很多
用于生产的专业设备这些设备中有
一部分是用于生产武器的也有一部分
是用来研发新型装备的黄崖洞兵工厂
里不仅聚集了八路军中的能工巧匠
还有不少是从苏联美国留学回来的
技术人才八路军的第一种制式步枪
也就是八一式步枪就是黄崖洞兵工厂
的副厂长刘贵福于一九三九年组织
研制出来的八一步枪的射程虽然只有
两百米准度却非常高枪身的体积和
重量也比较小便于战士们随身携带
据统计在整个抗战期间各根据地的
兵工厂一共制造了一万多支八一步枪
提供给了前线的战士们这支步枪的
诞生为我国的人民军工开启了制式化
步枪的道路不仅如此黄崖洞还培养出
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
这些人才奔赴全国成为了很多
工业部门的领导骨干因此黄崖洞
兵工厂也被誉为新中国军事工业的
摇篮
如今我们在黄崖洞的东崖处可以看到
一个天然的石洞这座位于半山腰的
石洞就是黄崖洞这个名称的来源干燥
凉爽的石洞是一个天然的军火库当时
兵工厂生产的军火武器就全部存放
在这里但黄崖洞兵工厂的蓬勃发展却
引来了日军的关注一九四零年的
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在战场上夺得了
少量的八一式步枪通过研究他们发现
这种武器的性能不比日军自己的装备
差日军由此怀疑八路军的根据地中
一定有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工厂这才
导致了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日军对
黄崖洞兵工厂发起了突然袭击不过在
一千五百名八路军战士的奋力反击下
日军伤亡了一千多人八路军不仅保住
了兵工厂还以少胜多创下了敌我伤亡
六比一的辉煌战绩身处延安的
中央军委也评价这是一九四一年以来
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