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时期著名将领罗伯特·李的出生地。

斯特拉特福庄园由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托马斯·李建造,后成为李氏家族四代人的故居,诞生了两位《独立宣言》起草人,也是美国内战时期著名将领罗伯特·李的出生地。庄园无论是建筑还是规划,都代表了美国殖民地时期英式庄园的典型特征。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v r游览全世界你好我是美璟

旅行师胡迪继弗吉尼亚州华盛顿的

故居弗农山庄今天我们继续在

弗吉尼亚州参观美国殖民时期的庄园

这处庄园是谁的呢它同样是美国政治

领域知名人士的故居由弗吉尼亚

殖民地总督托马斯李建造后成为

李氏家族四代人的故居诞生了两位

独立宣言起草人也是美国内战时期

著名将领罗伯特李的出生地庄园于

一九六零年被认定为美国国家历史

地标一九六六年入选美国史迹名录

内部至今仍展示着十八世纪的家具我

同样会带你先从主宅开始参观然后再

去游览主宅周边的附属建筑以及奴隶

的生活与劳作区给你讲讲李氏家族在

这里生活时的故事相比弗农山庄其实

这处斯特拉特福庄园要更能代表

弗吉尼亚殖民地的庄园历史和文化它

无论是建筑还是规划都展现了那个

时期美国英式庄园的典型特征话不多

说我们这就往主宅的方向走

一六三九年李氏家族第一位移居到

美国的成员理查德李一世在弗吉尼亚

殖民地定居后依靠烟草发家致富从此

李家在英属美洲殖民地显赫一时一七

一七年家族中的托马斯李在为殖民地

政府工作时买下了这片土地他意识到

这块滨水区域的商业和农业价值便

计划在此地建造一座乔治亚式的大宅

并将庄园改名为斯特拉特福用来纪念

他祖父在英格兰的庄园后来这座大宅

中诞生了李家的数位历史名人比如

签署了独立宣言的两位美国开国元勋

理查德亨利李弗朗西斯莱特富特李

以及美国内战时期著名将领罗伯特

爱德华李如今这座两层h形砖结构的

大宅在长期维护下仍然保存状态良好

不过关于它的设计师究竟是谁已经

无人知晓

弗吉尼亚的移民很多都来自英格兰的

南部和西部所以这儿的建筑形式受到

英格兰南部和西部本土建筑的影响也

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其中最高配置的

庄园和主宅在各方面都接近十七

世纪和十八世纪早期英格兰南部和

西部的中型庄园斯特拉特福庄园的这

座主宅同样具有该地区庄园建筑的

典型特征比如采用对称式设计中央

大厅前后开口还有这种大型房屋一般

远离道路前面有精致的花园外围有

数幢小房屋包括厨房奴隶房间等等

我们就先从入口处的二楼中央大厅

开始看起中央大厅在过去除了是接待

客人的场所外也是举行洗礼婚礼葬礼

舞会等重要活动和仪式的房间四周的

镶板与地面都是原装的镶板的油漆

颜色和一七六零年左右第二次粉刷

房间时的颜色相同而地板被认为是

弗吉尼亚现存最好的殖民地时期地板

之一接着我们前往大厅的左侧别开错

门了左边的门已经打开了那四扇上锁

的小门不是通往其他房间的门而是

书柜

左侧通道的一边是李氏家族的餐厅

按照亨利李四世时期做了还原壁炉

上方的女性画像画的是亨利李四世的

妻子安妮麦卡蒂李联邦时期罗伯特

爱德华李的父亲亨利李三世翻新了这

幢屋子把餐厅扩大了还把相邻的房间

缩小成了一个壁龛式的小房间两间房

之间用一扇有着大拱门的隔墙相连从

这个位置看过去壁龛式的小房间摆放

了一些高脚杯之类的餐具在过去那里

也是仆人们洗碗的房间凹陷的设计让

这片区域比较隐蔽来吃饭的客人们不

容易注意到

餐厅对面一楼东南角的主卧是女主人

的专属半私密空间也是女主人招待

客人陪伴孩子的场所布置参考的是

安妮希尔卡特李居住时期的模样不要

和刚刚餐厅看到的安妮麦卡蒂李搞混

了哦安妮希尔卡特李是罗伯特爱德华

李的母亲她曾于一八零七年在这间房

诞下了罗伯特除了床铺主卧内的主要

家具还有用来休闲看书和办公的茶桌

女主人梳洗打扮用的梳妆台衣柜

安乐椅孩子用的小床以及一个隐藏式

的厕所床尾地上那个带柄的金色家具

你估计猜不到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暖床

用的

和女主人相邻的卧室是作为保姆的

奴隶休息和工作的区域有时候保姆还

会身兼奶妈一职在照顾孩子方面

弗吉尼亚的奴隶主们基本上都依赖

奴隶保姆们在李家只要主人的孩子们

需要保姆就要一直待命所以保姆长期

得待在这个房间执行二十四乘七小时

工作制也就是所谓的零零七刚说

罗伯特李的母亲在主卧产下了他合理

猜测他大概率也在这一间保姆房住过

并在奴隶保姆和奴隶护士的帮助下

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我们接着参观中央大厅的右侧由于

房屋呈对称结构所以整体设计看上去

就呈H型别看二楼的房间不算多但在

那个年代都不算小而且一六九零年

之前这么大的房子还是比较稀少的这

间会客室也是公共房间之一铺至每个

角落的地毯抛光的银器还有奢华的

装饰等等都是为了给到访庄园的客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炫耀李氏家族的

财富旁边的这幅巨大的画像画的是谁

呢他并不是李家的人哦而是英国前

首相第一代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他是

殖民地权利的坚定支持者曾发表演讲

呼吁废除一七六五年英国议会针对

美洲英国殖民地的印花税法在这幅画

中皮特打扮成罗马人的模样站在伦敦

的白厅宫前左手握着大宪章右手指着

自由女神像而女神像脚下放着反对

印花税法的请愿书

会客室对面的卧室也是一个私人空间

主人可以在这里悠闲的度过不受打扰

的时光虽然这间房的主要装饰看上去

和蓝色关系不大但根据遗嘱清单这间

卧室叫蓝色房间所以据猜测房间名

可能和过去床罩帷幔等装饰或者

木制品家具的颜色有关现在床上所

使用的花的图案设计源自印度过去

一些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纺织品会

流入欧美地区市场床尾靠窗的位置有

张男主人的梳妆台上面还放置了一顶

男主人的假发在过去这种假发能凸显

个人的财富和地位通常由山羊或马毛

制成为了防止长虱子男人们通常都会

把头发剃光再戴上

蓝色房间隔壁的图书室也是一间相对

私人的房间一进来你就能看到门旁

猎枪上方那幅画像上面画的是前大陆

会议主席理查德亨利李这间房除了

作为学习看书的地方外也是李家男性

和男客人饭后休息谈论政治喝酒看报

的地方奴隶男仆就在一旁随时待命为

主人和客人们提供需要的物品让我们

看看那个时候李家和客人们休息的

时候都喜欢玩些什么游戏呢视线跟着

我转向房间中央的桌子有许多小孔的

那块板子是玩纸牌游戏时用来插木钉

的记分板看来李家人和朋友们爱玩

纸牌游戏还有桌子左上角那个是七巧

壶它和普通的水壶可不一样哦它是

一种益智玩具玩法是需要挑战者想

办法在不撒出水的情况下喝到壶里的

水你看这壶子上的洞口还挺多的想要

喝到壶中水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二楼参观完跟着我再来看看一楼的

房间一楼没有李家人的房间主要用来

作为办公区服务区和储存东西的地方

家庭教师管家和奴隶们的房间就在这

一层我们先来看家庭教师的房间靠墙

的地图下方放置着几本书一块小黑板

和惩罚吵闹孩子用的耳语棒这种木棒

是美国殖民时期老师常用的惩罚工具

被惩罚的孩子会被要求将木棒塞进

嘴里调整角度直至嘴张到最大然后

绳子会被系在孩子的脖子上这样孩子

就无法说话了这种惩罚措施据说会让

孩子很痛苦当木棒被取下来的时候

孩子甚至可能疼痛和麻木到无法立刻

合上嘴提醒一下我这里只是介绍这种

道具可不鼓励家长们模仿哦

斯特拉特福这么大一个庄园自然需要

一位值得信赖的管家来管理种植园内

的各项日常活动房间内两张靠窗的

桌上放着一些殖民地的纸币和硬币

以及账本告诉了我们这里是进行商业

交易和保存交易记录的地方也是管家

的办公室管家需要处理的事物一点儿

不比李家的主人少他们需要记录生产

了哪些作物为奴隶们支付农业设备

和服装的开销收取租金纳税处理各类

法律事务还有出于税收的原因需要

详细记录每个农场奴隶的数量和年龄

好对那些有十二岁以上奴隶的种植园

主征税房间靠窗的那个大箱子在过去

被用来储存纺织品等物品它采用的是

十八世纪早期的威廉玛丽风格式设计

这种风格曾在荷兰英格兰苏格兰

爱尔兰以及英属美洲殖民地十分流行

英格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

早期已经开始大量用砖来建房屋砌基

石地窖圆柱窗墙和烟囱差不多时期的

弗吉尼亚地区也就是十七世纪时砖

结构建筑也缓慢发展起来但这一时期

包括大型庄园在内多数房子主要还是

用木头作为材料高质量的砖头只是

理想的建材所以我们光是从这一点就

能一窥李家的财力你瞧厨房的壁炉用

的正是砖头砖头的形状和大小还十分

规整不过主宅内的这间厨房主要不是

做菜用的而是辅助性厨房像是冬天的

时候食物容易冷就需要使用这间厨房

的暖炉来给食物保温然后再送到楼上

的餐厅另外这间厨房也是奴隶们吃饭

的场所从桌上你还可以看到他们过去

吃饭用的餐具

一楼要参观的最后一间房是间多用途

的奴隶仆人大厅仆人们常在这里工作

或者休息随时等待二楼主人的召唤

主人不需要被打扰的时候他们就在

这儿工作主要是做做蜡烛擦亮银器

之类的工作当然了奴隶们要做的事情

远远不止服务主人还有刚刚说的这些

他们要干的活儿种类还挺多的直接

服务于主人和客人只是在室内工作的

奴隶们主要干的事儿在室外的奴隶

负责种植的需要在果园和花园种植

水果和蔬菜在田间种植小麦大麦燕麦

亚麻和玉米负责纺织的需要梳理羊毛

纺纱织布和缝纫负责建造的需要修缮

建筑建造船只制作家具和简单工具

另外还有负责磨坊和酿酒的奴隶等等

所以整个庄园的奴隶需求量极大

接着我们来主宅周边看看其他建筑从

这里起就都是奴隶们生活和劳作的

区域了先说主宅出来左手边第一栋

为主宅供应餐食的独立厨房前面我们

已经在主宅内参观了给菜品加热用的

辅助性厨房这间厨房才是主要的料理

区大厨房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七三八年

也就是庄园早期的时候以前为了防止

厨房火灾影响到主宅通常都会将大

厨房设置在一座独立的建筑内它和主

宅一样也是相对保存比较好的建筑

过去在这间厨房工作的厨师们有奴隶

也有雇佣者他们中的一些甚至算是

殖民地最好的厨师其中有两位比较

有名一位是来自伦敦的雇佣厨师

理查德迈纳特另一位是非洲或者非洲

裔美国厨师凯撒根据资料凯撒的料理

技术可能来自迈纳特的培养他在过去

常常为客人准备热巧克力厨房桌上

摆放的那块大石头就是巧克力磨石

庄园拥有弗吉尼亚殖民地最早的三块

巧克力磨石之一

离开大厨房往主宅的东边走就能看到

主宅附近重建的奴隶生活区根据保

留下来的设计图纸原本奴隶区的房子

都是石头造的所以这两座奴隶宿舍也

用石头材料重建斯特拉特福庄园作为

历史遗址保存至今的经历和华盛顿的

弗农山庄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最初都

由民间自发成立的保护组织管理成立

保护组织的成员也都是女性而且这

两个保护组织还有些关联要讲这个

要说到一位女性研究学者埃塞尔

阿姆斯他过去在距斯拉特福的上游五

英里的乔治华盛顿出生地工作当他

看到庄园破败不堪的景象时便产生了

将他像华盛顿的弗农山庄一样作为

历史建筑保护起来的想法一九二九年

在包括埃塞尔阿姆斯在内的一些女性

的共同努力下非营利组织罗伯特E李

纪念基金会成立基金会将斯特拉特福

的房产买下并着手对其修复到

一九三五年时庄园的建筑和花园已

基本还原如今庄园仍由改名为协会的

原基金会所有管理方面则是由美国

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并对公众开放

现在主宅附近的奴隶区只保留了两座

石头搭建的小屋根据推测他们在过去

应该是主宅和在附近工作的奴隶们的

住所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屋子楼上

还有阁楼一座屋子嘛大概住四到六人

想想在庄园工作的奴隶数量巨大那

时候应该有不少小屋跟你讲个数据啊

在庄园的第二任主人菲利普路德维尔

李去世时他留下的奴隶工人多达

一百三十七位你数数这间小屋虽然

看上去设施比较简陋但在那时候算是

奴隶宿舍的高配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

奴隶都住在石头小屋里在田间劳作的

奴隶们通常就住在离耕种地更近配置

了木烟囱和泥土地板的小木屋里不过

小木屋宿舍没能幸存下来也没能像

石制奴隶小屋一样得到重建

当托马斯李在一七一七年买下这里的

地产时这片土地早就被种上了烟草

来到斯特拉特福之后托马斯李继续将

其作为斯特拉特福的主要作物种植

了解一些种植知识的话你应该知道

一块田里长期种植同种作物会导致

土壤贫瘠所以很快这里的田地收成就

不好了因此李家又定期额外购买其他

地方的土地来弥补损失不过这一小块

地呢是离主宅较近的李家家庭菜园

用来种水果和蔬菜可不用来种烟草你

看地上的都是蔬菜有磨坊有菜地有

果园还有烟草业务等等让庄园得以

实现自给自足住在这儿的白人仆人和

奴隶们也基本上不愁吃穿可奴隶们过

得好不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们在

白人监工的眼皮底下从日出工作到

日落要是干得慢了就得受到惩罚

重新规划后庄园内还多了个游客中心

在主宅的西边正巧现在在举办

十字路口的斯特拉特福大西洋文化与

美国建国史临时主题展这个展览重点

展示了李氏家族被奴役的非洲人和非

裔美国人以及弗吉尼亚印第安人的

物品呢他们大到非洲和大西洋地区的

地图小到陶瓷和管道碎片共同讲述了

斯特拉特福弗吉尼亚以及美国的历史

虽然斯特拉特福庄园只是美国种植园

生活的一个个例但它实际上代表着

早期美国种植园特定人群的独特文化

是美国殖民历史的缩影要知道在这里

工作的不只是非洲来的奴隶们还有被

雇佣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白人劳工所以

你能在展馆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在

斯特拉特福发生了怎样的历史碰撞又

是如何共存的

到这里斯特拉特福庄园的参观就结束

了如果你把弗农山庄和斯特拉特福都

游览完估计会发现两者有不少

相似之处他们都有美国早期殖民地

建筑的特征庄园的主人也都曾支持蓄

奴拥有大量奴隶也许你想问罗伯特李

支持蓄奴为什么民间组织要以他的

名字来给庄园的保护协会命名其实这

和美国人纪念乔治华盛顿是差不多的

原因对于历史人物还是应当以辩证

思维去看待虽然在南北战争中

李氏家族为代表支持黑人奴隶制的

南方军队以失败告终但仍然无法否认

李氏家族是殖民地最重要的家族之一

他们为美国的建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好了要是你还想再仔细看看美国十八

世纪庄园建筑和家具的细节可以通过

美璟的pc端官网或者vr回看一

遍能有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如果你

对美国其他名人故居也感兴趣除了

华盛顿故居杰斐逊故居也欢迎你一同

体验还有现在立刻转发分享就能获赠

璟卡快把行程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最后感谢行政策划Ruby行政顾问

虾仔王剑鹰对本次行程的支持我们就

在下一趟旅途再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