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设计了50多座机场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只要出过国,基本上都去过保罗·安德鲁设计的机场,他一生设计了50多座机场,最有名的无疑是他的成名作戴高乐机场。不过在他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也不只有机场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巴黎新凯旋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也都出自他之手,是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建筑设计。这趟旅程,定会让你感受到独属于这位建筑师的理性与浪漫。
如今回过头来看安德鲁的意识显然是
超前的虽然他的设计风格一度遭受
诸多争议比如外观非常独特的
国家大剧院建在众多历史遗迹之间让
不少人觉得不伦不类但他依然坚持
自己的理念反问为何要完全遵循传统
而不是去创造传统呢它代表的正是
那些勇于挑战固有传统不断寻找
新思路的开拓者们好在时代总在不断
发展和变化现在许多人再去看这些
建筑接纳度就要高不少了而且信息
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的
出现在安德鲁等前人的基础上建筑师
们对建筑的要求早已不局限于新
现代主义建筑对使用功能和历史文化
艺术的表达追求绿色和建筑智能化也
成为了大家主流的设计思路这样来看
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跨越时代的独特
设计值得我们期待不是吗好了本次
保罗安德鲁建筑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
老规矩感谢行程策划卢比行程顾问
下载王新闻王泡泡对本次行程的支持
本次行程的vr摄影师是
andrewbeef
alexander
rhythmicruddick
cottonrickaustin
martinherod星vzz黑
娃四幺二六李贤栋甘源天下会梦时光
多彩摄影cdo全景如果你有全景
拍摄需求可以联系他们呢那么接下来
就开始你的自由探索之旅吧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身临其境全世界你好我是美璟旅行社
胡迪今天我要带你去世界各地参观
一位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作品他以
机场设计文明被视为世界最知名的
机场建筑设计师之一只要你出过国
基本上都去过他设计的机场不过嘛他
的代表作烨不仅仅是机场比如北京的
国家大剧院就同样出自他的手笔这位
大师是谁呢了解现代建筑史尤其是
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史的话你肯定对他
不陌生他就是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
保罗安德鲁一九六七年年仅二十九岁
的安德鲁在还未拿到国家建筑师文凭
的情况下凭借巴黎夏尔戴高乐机场
一号航站楼的设计一举成名此后他
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不仅
为戴高乐机场工作了三十多年还参与
了其他多个国家机场的设计工作一生
规划设计了五十多座机场本次行程
我会以时间线的顺序从他的成名作
戴高乐机场航站楼开始带你参观他
几个最知名的建筑作品了解他的建筑
故事和设计理念游览完这趟行程你会
明白为何他能成为新现代主义建筑的
代表人物之一现在我们就在戴高乐
机场一号航站楼该楼是一个十层楼的
圆形大楼周围还有七个卫星建筑环绕
着抬头看这是安德鲁在航站楼中首次
采用灵活的中庭空间和纵横交错的
空中连廊安德鲁的作品总是理性又
浪漫当时所有的机场都只看重功能性
而这处空中连廊却在实现功能的基础
上有很强的艺术观感
设计一号航站楼的时候欧洲航空业正
迅猛发展但是机场的流线设计普遍
不理想如何解决让乘客顺利到达
登机口的问题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时候的安德鲁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啊他在其他方案都遭到否决的情况下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计不过他也不是
毫无依据提出的了他之前就发现传统
机场的交通系统和物流系统存在诟病
便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流线布置方案
我给你讲讲我的实际体验呢当时是
第一次去第二航站楼一看这也太大了
还担心转机会消耗很长时间结果发现
从t二e到我们现在所在的t二f
航站楼只需要穿过连廊差不多十分钟
就能到也难怪这套流线布置方案能让
他一时间成为建筑界备受瞩目的新星
而且戴高乐机场之后所有的航站楼
设计都交给了他设计只是二零零四年
戴高乐机场发生了一场意外事件当时
机场tre航站楼后期廊桥的一处
拱形混凝土屋顶土壤塌落造成人员
伤亡要知道这时候这个新航站楼才
使用了一年之久自然安德鲁被卷入了
风口浪尖之中手头上正进行的工作也
受到了严重影响具体是哪些工作后面
我还会讲到虽然最后事故原因查明
问题并非出自他的设计方案但
社会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十分
不友好
保罗安德鲁算得上建成了现代主义
建筑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他刚出生的
时候现代主义建筑正处于萌芽时期
受到世界大战的影响各国都面临着
严重的住房紧缺问题这时候的建筑
比起外观功能性才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这就导致建筑的设计忽略了人的要求
和审美价值忽略了传统的影响形式上
大多很简单到了六十年代已经享受了
长期和平生活的西方开始对现代主义
建筑盛行的现象进行反思并排斥这种
没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纯工业化国际
式风格建筑反思的结果之一就是在
法国建筑界兴起了新现代主义人们
反对将现代建筑设计为缺乏人情味的
巨大机器认为应当尝试通过建筑形象
来表达更为丰富的内涵在这股思潮中
保罗安德鲁成为了中坚力量之一巴黎
的拉德方斯大拱门他在世界各地设计
的机场还有我们晚些时候会看的
国家大剧院等建筑都是他新现代主义
风格的代表作品其中这个拉德方斯大
拱门甚至被视为法国新现代主义建筑
的标杆之作
拉德芳斯大拱门是个高一百一十米的
立方体位于巴黎中央商务区拉德芳斯
新区建造它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
两百周年因为位于凯旋门中轴线的西
北面延长线上人们也叫它新凯旋门
戴高乐广场上的那座老凯旋门我想你
不熟悉也肯定听说过他他在过去是
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而在
新世纪修建的这座新凯旋门既传承了
巴黎辉煌时期的精神又以全新的姿态
标示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这也是新
现代主义风格不同于现代主义风格的
地方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的材料结构和
施工技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建筑物的
精神性意义
看到脚下的中轴线了吗官方将它称为
历史轴最初以香榭丽舍大街作为
地理位置参照来设计话说这巴黎城
当时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最值得称道
的地方就是没有把新区与老城截然
分开而是通过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把
拉德方斯新区和老城连接在一起这条
中轴线从卢浮宫开始经过协和广场的
房间碑穿过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然后
沿胜利大道一直通向新凯旋门这样
巴黎的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就有了
连续性和关联性而且这条中轴线也
没有到这里就结束而是继续穿过新
凯旋门向前方不断延伸借此用来表达
人们对巴黎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不过拉德方斯大拱门其实也不是非常
精准的位于中轴线上了由于建筑下方
有地铁线路和高速隧道大拱门不得不
偏离轴线旋转六点三三度才能安放下
巨大的地基有意思的是在中轴线另
一端的卢浮宫同样有着类似的偏转
二者形成了微妙的对话
新凯旋门中间这片巨大的风帆是被
称为云的膜结构顶棚建筑师当初设计
的目的是用来保护房客可以免受风雨
的侵袭说到这儿我就给你讲讲大拱门
的作用吧虽然大家亲切的喊他为新
凯旋门但是从功能上来说他和那个
纯粹作为纪念性建筑的老凯旋门还是
很不一样的是安德鲁的设计兼具
观赏性和功能性的又一次反应就
比如说这两边的门柱其实是两座百米
高的办公大楼而顶部相连起来成门状
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餐厅和空中花园
此外建筑内部还设有政府办公机构
国际通讯中心会议中心展览馆画廊和
音乐厅等等算得上是一个大型写字楼
了可惜的是啊由于二零一零年一次
没有造成伤亡的电梯事故官方决定
永远关闭上方的观光台作为游客的
我们就无法去顶部眺望巴黎那壮观的
中轴线了大拱门之后我们就要踏入
九十年代了我想为你介绍的第一个
作品是安德鲁为上海设计的
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
安德鲁因其为全世界五十余座机场
规划设计而声名远播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一航站楼的设计
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机场作品同样是
一座新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你如果从
上方俯瞰会看到四个长达一千四百米
的钢屋盖在涂上氟碳漆之后散发着
光芒就如同巨大的宝石但向东海
海岸线舒展的姿势又让他们向将要
展翅飞翔直冲蓝天的大鹏鸟美吧确实
美独特吗也独特但你知道吗对于上海
这座城市而言这并不是安德鲁的设计
最被人看重的地方就造型的独创性
而言他的同行早已穷尽了空间和造型
美学的可能性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
设计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体量和
工程量我念给你听啊二十八万平方米
的建筑面积能容纳两千万人次的
客流量在当时对于快速发展的上海
而言拥有一座能容纳大量客流的机场
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安德鲁能击败众多
同行拿下该项目的原因之一说个小
八卦当时参与竞争的还有因为设计了
香港国际机场而名噪天下的英国建筑
大师福斯特
那除了体量还有什么重要因素让上海
选择了安德鲁的设计呢这就要说一个
设计概念单元式了在航空界业内人士
一致认为机场的发展模式就三种单元
式集中式和综合式那单元式最大的
特征就是每个航站楼相对独立这个
模式对经济条件还不够好有迫切需要
机场设施的国家或者城市来说是最为
有利的它的基本特点是需要多少建
多少建造周期较短成本也较少当然
弊端也是有的就是单元之间联系较差
所以啊机场在设计之初在地下预留了
捷运系统等将来需要时再启用由
安德鲁主要操刀的浦东国际机场就是
以单元式作为主要模式规划的核心从
功能出发又将人本主义贯彻到各个
层面这同样符合他一如既往的新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说到这儿以前的
机场都重点考虑功能性方面很少考虑
旅客的舒适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安德鲁
的设计在那个时代非常有代表性看完
浦东机场我们要暂时离开国内前往
大阪可别停下呢后面某个国内建筑才
更是安德鲁在国内的代表作
看到大阪海事博物馆的时候我就想把
它和一九六七年加拿大世博会美国馆
来比较两者都是新现代主义建筑代表
还都是透明的球形外观不过不同于
世博馆海事博物馆需要考虑的问题更
复杂他在最初的城市规划中就预计要
成为大阪港的坐标拥有现代化的港口
设施同时兼具休闲功能等等有诸多
设计限制下方那艘船是宜多人时期的
商船复制品设计之初也预计放入
博物馆内所以当时除了为历史文物
科普等内容设置合理的展示空间外
安德鲁也必须结合那艘船考虑整体
空间的设计想来想去他觉得把博物馆
建造成球体就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仅可以容纳船只还可以顾及四周和
底部的设施让参观者在进入和离开
博物馆时能同时看到博物馆中心区和
船只的展区最后的结果就是当时在
安德鲁的带领下海事博物馆所处的
位置下方相较于海平面被挖掘出了
一个三千平方米的大池塘人们在上面
建的这座四十米高的玻璃半球体成为
了太平洋的一部分看上去就像漂浮在
海面上
回到国内了不过我们换了座城市现在
位于北京估计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
知晓保罗安德鲁这个名字是因为北京
的国家大剧院吧浦东机场的设计让
安德鲁在中国渐渐出名接着他又设计
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而这两次设计
经历最终又为他赢得了国家大剧院的
工作这个半椭圆形的球体就是
国家大剧院的主体加上周围的大水
之后它看上去是不是像浮在水面上
一样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常常笑称它为
水煮蛋安德鲁自己也偏向于把它形容
成一颗蛋不断孕育着新生命永远有
精彩破壳而出这蛋壳里面的蛋黄其实
就是进出大剧院的观众们从这里开始
你会发现在安德鲁的作品中圆形元素
出现的非常频繁最开始的戴高乐机场
后来的大阪海事博物馆还有我们现在
正参观的大剧院以及后面几个国内
建筑都是如此说起这个巧合安德鲁
表示自己的设计像一些作家的作品
一样有一个母题就是圆形的结构可能
这算是他的一个情节
如果说外观是吸引你走进大剧院的
门面那一进入大剧院首先看到的大厅
才是让你给大剧院定下建筑基调的
那个直接因素大厅的穹顶采用了名贵
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颜色深浅
不一明暗相间让空间的层次丰富且
耐看而大厅柔和的主色调又让整个
空间有了沉稳内敛的气质对了从这儿
你看不出来其实从入口来这走的都是
水下大剧院外环绕人工湖你也看到了
北侧的主入口是条八十米长的水下
长廊而南侧的入口和其他通道同样设
在水下为了能在水下更稳固的支撑
上方的人工湖长廊采用了动力减震器
实现抗震整体工程复杂精密且需要
实施者有丰富的经验这也是大剧院的
设计为人称道的地方
前面我说到安德鲁自己也偏向于把大
剧院形容成一颗蛋然而实际上他的
灵感来自一颗非洲面包树种子这颗
种子算是他的护身符每当他工作上
遇到困难就会把这颗种子紧紧握在
手里将渡过难关的希望寄托于此不过
嘛无论是种子还是蛋都代表着新生命
所以也不用纠结这建筑到底像啥了最
重要的是它的寓意新生命和精彩的
孕育以及诞生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搜
一下大剧院的内部平面图也许你会和
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这内部的场馆和
走道相连在一起的样子会让我联想到
人类母亲孕育新生儿的子宫不知道
当时在设计的时候安德鲁是不是也
考虑到了这方面呢可惜的是由于他在
二零一八年去世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哎你看模型的背后已经预告了后面的
行程了从左到右分别是歌剧院音乐厅
戏剧场和小剧场我们接下来也将按
这个顺序参观你会发现这几个演出厅
同样体现了功能性和美学观赏性病重
的特点
虽然业内说到安德鲁首先会提到他
设计的戴高乐机场但国家大剧院的
设计在安德鲁的建筑生涯中同样有
重要的意义安德鲁说在我此生所设计
的诸多建筑作品中中国国家大剧院
在我心中排第一他曾在八年内每个月
都从法国飞到北京去施工现场看一次
还参与了诸多细节的设计大到地板的
材料墙壁的凹凸层次小到灯光的亮度
门把手灯和座椅等等可以说他对建筑
里里外外都了如指掌而且在大剧院
首演成功后安德鲁还对灯光做了调整
力求灯光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合说到
这首掩地当然包括大剧院中最重要的
歌剧院毕竟是大剧院的心脏位于整座
剧院的中心区域这儿的最大看点隐藏
在墙面里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
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
多边形这样就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
美学的完美结合能让歌剧院的声音
混响时间达到一点六秒的极佳效果
大剧院的演出厅嘛一共就是我刚刚提
过的四个其中歌剧院戏剧场和音乐厅
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所以就算戏
剧场和音乐厅一个在歌剧院熄灭一个
在歌剧院东面也不用担心绕来绕去的
这再一次体现了安德鲁设计的贴心
之处不过虽然安德鲁也参加了大剧院
内部的设计但大剧院毕竟是个大项目
不可能全部都交给他完成而且剧院
设计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很广舞台音响
灯光效果内饰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依靠
其他专业领域的专家来参与设计比如
大剧院内部的整体色调就有安德鲁的
老搭档法国著名画家阿兰伯尼参与
设计他用超过二十种不同的红色点燃
了大剧院的各个部分这其中包括前面
的歌剧院也包括现在我们正在参观的
戏剧场你看戏剧场的红丝布墙面既
体现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又表现了戏剧
场亲切热烈而传统的气氛哎对了这
阿兰伯尼可是位男性画家以后你可要
告诉大家别再说男性区分不了口红色
号了
刚刚说了四个演出厅还有一个就是
这个在南门西面的小剧场这是我们在
大剧院参观的最后一个演出厅别看
这个演出厅面积最小他正在灵活多变
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
现代舞等等能在这里上演的艺术种类
可谓丰富多样之前还曾因沿河的舞蹈
演出把座位都拆除了呢第一次实现了
观众在国家大剧院的沉浸式体验打破
了以往常见的观众舞台分区模式到
这儿大剧院的参观就差不多了最后我
再来总结一下大剧院的设计吧先说
外部蛋形的外观象征着生命的孕育和
周围的环境一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
共融的理念而内部的设计功能性和
美学观赏性并重总的来说无论是大
剧院的外部还是内部都符合安德鲁
一贯的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好了参观
完大剧院之后我们就从南门离开前往
江苏苏州下一座建筑同样体现了
安德鲁对圆形元素的偏爱
音乐厅在大剧院的东面这儿主要演奏
大型交响乐和民族乐因此采用了有
弧度的协和式设计让我们环顾一下
周边整体白色的色调给人一种清新
高雅的感觉你要是抬头看会发现
天花板的花纹十分独特不规则的白色
浮雕让凹陷处如同爪痕一般又如同
海浪冲刷后的沙滩其实啊这看似不
均匀的表面是依据声学原理处理过的
能有效防止低频音的吸收增强厅内的
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更有震撼力
和感染力再看舞台四周的墙壁采用的
是和戏剧场相似的声学扩散墙呈现
凹凸起伏的不规则排列形式能保障
演出者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发挥出
更好的表演水平而厅内的侧墙采用了
和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呈现的
是另一种凹凸效果能将声音均匀的
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的每个角落这两种
凹凸不平的纹理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
也都经过计算做了特殊处理从整体上
也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
融合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和大阪海事博物馆
一样也是临水而建从这个位置可以
看到建筑的整体你仔细看外围可不是
闭合的圆环哟而是新月形的建筑文化
艺术中心由一个朝向湖面的星月和
一个巨型珍珠组成安德鲁在设计建筑
时常常探寻建筑内在的连贯性明晰性
及其与外界的关联他认为建筑要与
场所土地和环境结合在一起建筑应当
是总体环境的一部分再来看这个文化
艺术中心中空的月牙让人们不管在
艺术中心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将湖面
尽收眼底另外要是从东面看过去整个
建筑也如同浮在水面一般与充满张力
的曲面形体相得益彰既然讲到了这儿
我再给你接着说前面戴高乐机场的
事儿虽然那次事故的责任不在安德鲁
但还是对他当时的工作带来了不少
影响这其中有国家大剧院还有这个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当时苏州文化艺术
中心的业主甚至不让他过问项目进展
不过好在安德鲁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
最终他还是摆脱了流言蜚语的影响
后来又为中国几座城市设计了不少
代表建筑
你肯定想说安德鲁在中国设计的建筑
也太多了吧哈哈参观完太原博物馆
还有个济南大剧院在等着我们呢对于
这一点我先来为你解答一下九十年代
的时候中国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需要建造大量的公共建筑正因为如此
中国的大环境给了安德鲁更多机会去
涉足更广泛的建筑类型他说啊我发现
这里有大量的机遇等待着我我们在
这里进行了各种大型公共项目这是让
我成为一名独立建筑师的机会这样一
说你明白了吧好了回到太原博物馆
本身它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北方城市
热情勇敢开朗浑厚的特质从这个角度
看你可能会以为这是几个大碗实际上
主体部分有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
的椭圆倒锥体组合而成你或许想问锥
顶在哪儿都在地下呢整个建筑为局部
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结构安德鲁的
设计灵感来源于红灯笼它通过建筑
外部折线的变化和有韵律的重复以及
对色彩和材质的使用让博物馆在不同
角度不同距离不同气候和光线下都能
呈现出不同的感觉你看是不是又是
艺术性和功能性的结合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新中国成立
以来就一直缺少现代化的大型专业
演出场所二零零九年的时候当地政府
终于决定在这座城市建一座大剧院
但是方案征集了两轮都没有让人很
满意的作品这时候人们想到了已经在
中国设计了不少作品的保罗安德鲁便
有了后来这座济南大剧院大剧院采用
了代清海澜的设计理念岱卿出自杜甫
望岳中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想要
表达齐鲁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勉
睿智的优秀品质而海蓝象征着
山东半岛依山傍水三面环海的优美
地理环境两者结合既表现了孔孟之乡
的文化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将
建筑与城市文化与生活完美融合在了
一起那这设计理念具体是怎么体现的
呢还是让我们靠近点儿看看吧
从正上方俯看绵延起伏的济南大剧院
就如同连接在一起的群山一般显然
安德鲁很好的处理了建筑和城市以及
环境的关系你往四周看大剧院周边也
有不少济南的代表性建筑像是那三栋
建筑组成的山东高速广场塔楼还有
大厦后面的济南市美术馆这是哪儿呢
这里是济南的西部新城目前济南正大
力发展的区域之一安德鲁说建筑承载
着人类的记忆公共文化建筑注定会是
一个城市的标志他希望济南大剧院能
成为人们保存美好记忆的一片岛屿
提议将大剧院建在西部新城最核心的
位置因为城市最核心的位置不应该
让位于商业建筑而是应该保持公共性
只有在这里大剧院才能更好的体现
公共性和标志性才能和周边更加协调
融合这一理念我们在他的众多作品中
当然也包括我们前面看过的作品中都
能看到总的来说就是建筑应当和环境
融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脱离于
环境之外成为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