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建筑哲学世界。
日本获得过建筑设计领域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建筑设计师有不少,安藤忠雄绝对是其中最另类的一个。他在建筑方面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曾经主职是拳击手,却半路出家改当建筑设计师。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作品常常不按套路出牌,也因此充满变化,永远能带给你新鲜感。而且和日本其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作品不同,安藤设计的建筑中,除了对功能的重视外,你还会发现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他自身对东方哲学和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安藤的许多建筑特色还在于建筑中
不仅隐藏着他的东方哲学思维还包含
着他对日本文化内涵的理解他的作品
常常看上去找不到门却处处是入口
也就是说入口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见
你需要沿着墙走找到坡或者阶梯之后
才能看到入口在这LaCollez
ione同样如此无论你是向上走还
是向下走在进入大楼前都要走一段阶
梯那从外部直接往下走的话自然就到
大楼的地下部分了你进来后会发现
地下空间还挺大的考虑到配合周边的
整体氛围安藤将差不多一半的楼体
安排在地下具体来说就是地上四层
地下三层来环顾一下四周又是熟悉的
清水混凝土它们为这幢大楼塑造了
硬朗的线条但内部呢又因设置了这样
的圆形空间让内部如同被包裹的子宫
有一种孕育生命时的安全感所以
虽然建筑位于表参道这样繁华的街道
依然能保持闹中取静的优雅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在世界许多知名
教堂的设计中自然光常常是教堂主题
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比如美璟以前
介绍过的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
贝尼尼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
圣彼得圣座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安藤
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虽然安藤从朗香
教堂和罗马万神殿中获得了诸多灵感
却并没有像朗香教堂那样利用丰富
多样的光线也没有像万神殿那样采用
穹顶大开口的设计而是选择在墙的
一侧开了个十字架切口让自然光透过
十字架从地上向上方和两侧延伸照亮
四周的黑暗环境再来看这脚下的阶梯
以往传统的教堂里十字架常常安置在
高处而在光之教堂人们是通过阶梯
向着十字架一级一级往下走最终到达
神父所在之处的这样神父就能和信徒
们视线相平包含着人人平等的含义
表参道算得上是世界品牌的亚洲展览
中心和创意中心说它是亚洲乃至国际
的流行风向标都不为过除了世界各地
的设计师品牌安藤忠雄隈研吾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等数十位建筑大师
的建筑作品也聚集在这条街上其中
由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有两幢一幢是
表参道之丘另一幢就是我们现在看到
的La Collezione
这是一幢集店铺健身房活动厅
住宅于一体的复合式商业建筑主要
由三个直方体和一个高二十一米的
圆筒组合而成安藤利用组合元素之间
微妙的缝隙空间创造出了回廊
螺旋阶梯和台阶状的广场让人行走
在其中如同漫步于迷宫之间
光之教堂建在大阪茨木市是教堂
三部曲中最有名的一座比水之教堂更
令人惊叹不少人都是通过它了解到安
藤忠雄的如果我不告诉你是哪一幢你
能辨别出来吗它是幢位于住宅区的
清水混凝土建筑不仔细寻找很容易
错过但别看它外表朴素无论是
建筑风格还是营造的意境都让它在世
界众多现代教堂中显得十分出彩在
安藤的建筑设计中他常常强调建筑和
周边环境的融合教堂系列中与水同生
的与水同生藏匿于黑暗之中的光之
教堂都是如此他没有为建筑增添华丽
的装饰而是留下了一个个质朴的空间
用来展现他在自然和建筑之间构建的
哲学框架
来到圆形大厅终于可以一睹佛像完整
的身姿佛像头顶自带的天然光环让
佛像显得庄严且肃穆但这样的光又不
显得单调环顾四周你可以看到围绕着
佛像的建筑内壁由波状的褶皱连成因
这种设计大厅内形成了绝妙的光影
效果再加上大厅的空间感和大佛带来
的仰望距离为来这儿的人带来了一种
独特的仪式体验看到这尊佛像我就
不由得想到了佛光普照这个词据说在
头大佛殿完工的时候安藤忠雄曾一个
人站在佛像前凝望了好一段时间说
希望这不是个黑暗的地方希望它是个
孩子也会来玩耍的明亮的地方我想这
设计之中也包含了佛祖普度众生的
含义吧而且就如陵园主人当初所设想
的这个本用于祭奠生灵的地方现在借
安藤之手成了神圣和光明的代表
行程的最后让我们回到安藤忠雄个人
建筑史的起点也是他的成名作住吉的
长屋可以说是从这个作品开始安藤
基本确立了自我风格那所谓的长屋是
什么呢这种住宅形式在过去的关西
十分常见一般一户也就四米宽左右
典型特征是狭长内部一般设有中庭和
过道稍微观察一下住吉的长屋你就能
发现安藤的个人喜好很早就体现在
早期的作品中住吉长屋虽然继承了
传统长屋狭长的特点但安藤打破了
长屋一贯的居住生活模式将自然引入
建筑之中我的设想是在这个狭小的
空间里创造一个广阔的宇宙安藤认为
所谓的住宅应该是呈现每个居民梦想
的地方就算是有限的空间也大有施展
的余地在重新规划后长屋被分成了三
块区域原本的横梁也被全部拆除这样
中央区域就可以成为中庭抬头便能
看见天空看了前面那么多安藤的设计
你能归纳出他在住吉的长屋中所表达
的哲学思想吗显然安藤个人是非常
喜欢在设计上使用含蓄表达的就是你
第一眼不能立刻明白建筑的核心你
需要沉下心慢慢剥开外壳才能明白
这位建筑哲学大师想要告诉我们的
哲学道理好了那安藤忠雄的建筑之旅
到这里就要画下句号了要是你觉得
这位建筑大师的思想实在过于深奥
不妨从头开始多听几遍当你明白了他
的哲学思想一定会和我一样为他的
建筑设计感到惊叹的最后感谢行程
策划Ruby行程顾问王艺蓉黄成程
madameFigaro真迹对本
次行程的支持本次行程的VR摄影师
是横谷恵二叶树影像巨点科技pan
owalk CassyJuhl
EPARK KAMING CO
,LTD LuisDavilla
亚瑟王 Kaori K如果你有
有全景拍摄需求可以联系
他们哦接下来的时间就由你自由
探索吧
馆内高书架的设计则是让我想到了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安藤将类似的设计
搬到了文化艺术中心里但是某些方面
和纪念馆内的又有些不一样纪念馆的
那个书架主要充当的是装饰作用而
这儿的书是可以借阅的只是过高的
空间给查找书和取书带来了麻烦要是
想要取书的书读者必须向工作人员
寻求帮助这又让我想到安藤工作室内
的书架就方便多了虽然也采用了这种
瀑布书架墙的设计但是分成了几层
取书很方便不过嘛设计要全方位满足
需求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估计呀也是
为了整体设计的需求想想要是书架
分成几层确实不太好看说到这我
强烈推荐你晚些时候来艺术中心看看
当夜晚来临后馆外的水面就能倒映出
窗框和室内的光影将会和巨大的展示
书架共同营造出一个几何感强烈又
富有禅意的空间
在东京都的调布市仙川町有一条名为
安藤街的大道道路两旁矗立着安藤忠
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群包含了美术馆
住宅商铺博物馆等六幢设施我们现在
看到的这幢就是其中之一的仙川剧场
这一系列建筑属于当地的城市发展
计划仙川项目能在同一个地方看到安
藤忠雄的建筑群这在全世界可是第
一处哦前面我们去的表参道上安藤
设计的建筑也不过两幢既然是安藤
设计的建筑那清水混凝土肯定少不了
你可以一边走一边欣赏这些极具安
藤个人特色的建筑作品低调而沉稳的
混凝土质感和建筑物的秩序感会让你
感受到这片街区不一样的氛围
为日本著名文学家司马辽太郎设立的
纪念馆也是一幢建在居民区的建筑只
看外侧它看上去就像普通的日式
办公楼为了保持故居与纪念馆的
整体性同时不影响建筑与周边民居
环境的关系安藤也采用了下沉式的
设计在地面上只做了两层扇形的清水
混凝土造型又因为司马辽太郎生前
喜爱未经修饰的大自然常常在树林中
思考问题在建筑两侧和内部还种上了
大量植物也好将纪念馆包裹起来让
建筑物融入自然不过这是纪念馆的
后门只有司马辽太郎纪念财团的内部
人员才可以进出而且想要明白那种
融入自然的感受还是得走正门所以
我们需要绕一下
踏入正门首先会见到一片蜿蜒曲折的
园林庭院安藤还非常喜欢用一段长廊
来引出建筑的核心区域在营造仪式感
的同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这样在
进入他所真正创造的建筑世界时才更
能感受到建筑带给人的那种震撼力
这个被称为另一个书房的展示空间
就是馆内的核心区域十一米大概
三层楼高的书墙环绕在四周三千多个
小格子里共收纳了两万多本书包含了
司马辽太郎的作品以及他毕生收藏的
一部分这些收藏曾带给他无数的创作
灵感抬头看这个书房安藤同样为
自然光留下了一处空间据说是他在
参观了司马辽太郎的故居后感叹被
藏书围绕幽暗的环境里却透出了一丝
微光便以这样的概念设计出了纪念馆
DESIGNSIGHT内的展览和
其他展览馆中常见的那种艺术展不同
你会发现多是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物品相关的设计这就是我刚刚说的
通过博物馆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重视设计的重要性深泽直人是这么
定义DESIGNSIGHT的策展
观的不展览那些已为世人所知的设计
作品而是将世界万物从设计的角度
出发重新思考创作再展示给世人当安
藤的清水混凝土元素被使用到这样的
设计展馆中本来会给人清冷感和严肃
感的混凝土成为了纯色的背景展板也
没有其他多余的装饰和装点看上去省
力却也更凸显了展区中陈设的设计倒
是挺符合日式美学中的那种简约感
21_21DESIGNSIGHT
美术馆集多位大师之手设计
而成除了安藤忠雄还有深泽直人
佐藤卓和三宅一生等几位在其他领域
专精的设计师乍一看这座建筑同样
展现了安藤的建筑风格但其实它也
体现了三宅一生的理念折叠的倒立
三角形金属板屋顶灵感来源正是三宅
一生所谓的一块布这个概念说来有些
巧三宅这位服装设计师一生都在
思考人与衣服的关系而安藤一直在
思考建筑对人的意义以及建筑人和
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或许是他们达成
共同设计理念的主要原因吧
在建筑外侧看的时候估计很多人会
以为美术馆只有一层其实内部
别有洞天建筑百分之八十的部分都藏
于地底一层呢你看混凝土墙壁之间空
出的大面积下沉式平台上方将天空截
取了下来而阳光透过两层楼高的玻璃
幕墙照射进长廊内不仅让室内非常
明亮也让混凝土墙面与自然光相互
映衬加强了馆体的温暖感与质感安藤
那熟悉的味道又来了在安藤的设计
理念中下沉式的设计能让建筑完美地
融入到自然当中至于他执着于追求光
的原因或许可以用他喜欢的那句俳句
做个总结李子花的芳香太阳出现了照
在山间小路上这说的正是一个被温和
的阳光漂亮的世界
当我绕着佛像转了一圈来到了佛像的
背后真是不由得想要感慨清水混凝土
这种材质看似简单却凭借着所特有的
天然去雕饰的质朴感比华丽的装饰更
具艺术效果难怪不少建筑师们认为
清水混凝土的朴素是一种高贵的朴素
而且安藤更是把这种材质利用得
淋漓尽致不愧是清水混凝土诗人在
表现方式上永远能带给你新鲜感安藤
说我乐于把混凝土看成一种明朗安宁
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幽雅的表达他
将混凝土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材料来
对待表面都打磨得像镜面一样光滑
这样原本厚重的混凝土粗糙的表面就
被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失去了
作为结构体的重量感呈现出一种近乎
均质的质感堆叠出的整个空间也不再
显得沉重
大屋顶之下建筑分成了三块区域每块
区域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差不多呈三
字形排列南侧是有美术馆功能的展示
栋北侧是有培训室等教育功能的教室
栋中间是有小剧场阅读大厅和图书馆
功能的文化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就是展示栋里的展厅啦诶当看到这面
大落地窗时你有没有又产生一种
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想到了行程
最初的水之教堂还有21_21
DESIGNSIGHT在这里倾斜
的屋顶和清水混凝土墙体构成了前景
树木草坪和嬉戏的人们构成了中景而
远处若隐若现的建筑则构成了远景又
是一次借景手法的运用
在仙川项目中最具有看点的标志性
建筑便是东京美术馆它建在宽三点五
米长二十四米的狭长土地上主要用来
展示与艺术建筑和设计相关的作品
为了配合安藤的风格连建筑两边细长
的道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力求呈现
街区最美的效果再说建筑本身从
美术馆的正面你可以看到和之前在光
之教堂相同的是安藤在建筑外侧也开
了几条狭窄的缝隙不同的是这次的
玻璃是半透光的从外部不能看见里面
展现的是另一种含蓄的味道另外还有
一点建筑本身的照明不主要依赖
自然光到了晚上室内的灯光便为整座
建筑做了点缀让你远远地就不禁被这
幢建筑成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博物馆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面朝外滩
背靠陆家嘴极简风格的塑造让它显得
沉静稳重且现代化和周围林立的高楼
相处融洽又不至于因过分华丽脱离了
内部历史文物和对岸外滩所赋予的
历史感只是看惯了安藤的清水混凝土
墙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点怀疑就是这次
的风格怎么好像和以往的都相差挺大
的相比他以往外露的混凝土风格博物
馆内的设计怎么看都要内敛多了不过
你若是仔细查看层次分明的几何线条
回旋直上的不规则楼梯以及通过设置
采光井对空间和光影变幻的利用等等
还是能看出安藤明显的个人风格的
既然来到了展区那我想还是有必要跟
你讲讲关于这个美术馆的来历早在上
世纪八十年代三宅一生就一直想建
一座与设计相关的博物馆他认为这
对于设计界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后来他
就联系了我前面说的那几位各个领域
的大师希望能一起为设计行业做点
实事以透过设计把世界看得更清楚这
一理念为宗旨通过博物馆呼吁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重视设计的重要性其实
博物馆的名字21_21
DESIGNSIGHT中就包含了
这么个意思在英文里20/20
vision指的是最佳视力那二十
加一就意味着要有更加敏锐且具有
前瞻性的设计眼光离开这个展区前你
别忘了往左边看看留下的细小缝隙既
可以让我们看清室外自然景观又可以
让些许的自然光照射进来又是一个安
藤元素
清水公寓是安藤在纽约的作品首秀
使用的建筑材料同样是在他的作品中
频繁出现的清水混凝土金属和玻璃
如果从侧面看它利落的立方体勾勒出
了建筑的外形稍稍有些严肃和质朴的
感觉乍一看和周围的建筑别无二致但
要是绕到正面你会发现它就像是一个
方方正正的水晶盒大落地窗的设计和
对光线的灵活运用赋予了建筑现代感
和时尚感你可能会想清水公寓地处
繁华的曼哈顿街角窗外车水马龙按理
来说这是一处十分喧闹的区域我们很
难忽视自己正身处纽约这个大都市
之中落地窗的设计不会让居住在这里
的房客觉得私生活受到打扰吗若是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跟我进
公寓里面参观参观吧
讲了讲头大佛殿的设计我再给你讲讲
它这么设计的由来首先这座大佛本身
是为了纪念该陵园建立三十周年而
特意建造的要说它的灵感来源那还和
敦煌莫高窟的坐佛有关呢可是安藤忠
雄被陵园主人请来后在周围转了一圈
觉得这大佛看着也太让人提不起劲
了于是他提出要将整尊大佛全都包
起来他说当我初次看到旷野中的佛像
时这尊本来有四层楼高的佛像显得并
没有那么高大于是我就联想到了
敦煌石窟第一时间就产生了把佛像埋
起来的念头虽然安藤和陵园主人对于
大佛的想法各不相同但灵感嘛却都是
来自敦煌
在设计理念上安藤十分注重艺术中心
和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浅水池和岸边
的樱花道打破了清水混凝土给人的
封闭印象与来往的人们之间建立了
联系大屋顶之下灰暗基调的半室外
空间又赋予了人们融入其中的温暖感
还有啊在设计的时候安藤就把艺术
中心定为一座孩子们对话的场所他说
希望建成后这个像战斗机的大屋顶下
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不过这里的孩子
实际上指的是每一个人安藤希望
每一个人在这里都可以释放天性
找到自己的初心所以说艺术中心不仅
承载着人们物质层面的文化生活也
承载着人们的精神情感
在方形光之箱的下方是教堂唯一一处
隐藏空间管理控制室工作人员更衣和
休息的地方也在这里刚刚我们在水面
的十字架附近看到了一扇大型的十字
落地玻璃窗它其实是可以电动开合的
安藤在教堂旁设计了一座混凝土框架
可以容纳打开后的玻璃窗这个管理
控制室就是控制玻璃窗开关的地方
教堂设有电动玻璃窗还挺稀奇的不是
吗当玻璃门缓缓打开拂过水面的微风
迎面吹来会让你有一种和大自然慢慢
融为一体的感觉所有的情绪都渐渐
沉入心底恢复平静
许多人在网上刷到头大佛估计还是
因为安藤这个设计其实早在安藤来
之前这座大佛就已经在札幌当地的
陵园坐了十五年了论大小头大佛高
十三点五米比日本三大佛像之一的镰
仓大佛还要高一点但就是一直不
出名为什么呢其实在佛像建成之后
不久陵园的主人就意识到佛像的石材
结构比例有问题会给游客带来不舒服
的感觉最终他们决定聘请安藤忠雄
希望能够突出大佛的地位把这里设
计成一个宁静典雅的场所这就有了
后来的头大佛殿安藤给出的解决办法
是以大佛为中心围绕佛像建一个景观
山丘远远地看过去你只能看见大佛的
头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叫它头大佛
随着一年当中季节的变化山丘的外观
也会发生改变春天的时候是绿色植物
的颜色夏天的时候呢就是铺满薰衣草
的紫色到了冬天山丘覆盖上厚厚的雪
便变成了白色
跟着苏打我走了这么久想必在你的
心里对安藤的风格已经差不多有个
清晰的概念了是的想要看到完整的
大佛肯定是没那么快的为了营造一种
与生命对话的气氛安藤忠雄在佛像
所在的洞窟前设置了一个方形水庭阻
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只能绕道从两侧
走才能找到进入洞窟的办法然而
好不容易走到了洞窟入口处也不能
立刻见到大佛的整体在进入大佛所在
的圆形大厅前得经历从目标半遮半掩
到漫长的黑暗隧道再到视野豁然开朗
的视觉感受又是安藤哲学的再次体现
其实他这种设计也是他对佛教文化的
一种理解安藤说这能提高人们对佛像
的心理预期还是种宗教表达另外与
佛教相关的细节也不只有这一处我们
前面见过的包围在佛像外的圆形山丘
四季的变化就体现了佛教的轮回概念
当我看到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大
屋顶首先就联想到了我们刚在东京
看过的21_21DESIGNSI
GHT但这不规则的金属屋顶和DE
SIGNSIGHT的那个屋顶又
有些不同它更像是飞机的机翼其实
最初啊安藤在展示方案的时候就提供
了一架飞机F117幻影战斗机的
照片所以你要是和我一样的感受那就
对啦借着能俯瞰的机会我建议你好好
观察一下大屋顶上的三角形元素除了
三角形斜面外你是不是能看到屋顶有
好些个锐角三角形的天窗在阳光
充足的日子随着一天日光的变化由
这些天窗和阳光在地面形成的几何
光斑也会以不易察觉的方式产生丰富
的光影变幻就像万花筒一般那一刻
你便会深刻明白安藤某句话的含义那
句话是这么说的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
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如果你拿清水公寓和他以往设计过的
日式住宅来比较比如住吉的长屋会
发现虽然住吉的长屋用混凝土将内部
完全包裹和外部隔离开来仅以中庭
作为和大自然的主要连接但是这两套
住宅的本质是一样的清水公寓的设计
同样妙就妙在隔离开了外界的纷扰又
没有与周边的环境完全剥离开来大
落地窗的通透性不仅让自然光能大
范围照进公寓内还直接将繁华的
商业区变成了公寓的背景板再看室内
的陈设一体化的餐厅厨房和客厅的
设计顺应外部风格也采用了清水
混凝土色系为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
地理位置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带来了
家的温馨感怎么看这些都是安藤的
建筑理念在纽约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身临其境全世界你好我是美璟设计师
苏打要说建筑设计领域最高奖项那
肯定还是普利兹克奖日本获得过普利
兹克奖的建筑设计师有不少我今天想
带你了解的是曾获得普利兹克奖
有着清水混凝土诗人之称的安藤忠雄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
师之一安藤的建筑设计风格与其他
日本建筑设计师不同他在设计时所
关注的不仅仅只有建筑的功能对于他
而言建筑设计也是他哲学思想的
表达方式之一在今天的行程中你会
发现安藤的建筑思想往往十分含蓄
有种东方的含蓄之美至于具体是怎么
表现的还是跟着我一同游览一同了解
吧我们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游览不过
他最早的成名作我还是放在了后头只
有当你看完大量他设计过的名作才更
能明白他早期建筑风格对后面作品的
影响安藤忠雄的作品中要说最让人
称道的那肯定少不了他早期的教堂
三部曲也就是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和
光之教堂其中的水之教堂是座附属于
饭店的婚礼教堂位于北海道的群山
之中那幢建筑便是了
相比起其他华丽的中世纪风格教堂光
之教堂内只有一个简单的小圣坛但
空间整体的这种空旷感倒是营造出了
一种肃穆和神秘的氛围与池中的
十字架相呼应了起来好了接下来让
我们把目光收一收我要是不说你可能
只注意到了教堂内和教堂外的景色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框式架构
也是有讲究的它的灵感来自日本造园
手法中的借景就是依照取景定出自己
的位置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创造空间
发挥出日式的感性简单来说对于光之
教堂而言就是你可以把这个矩形框
当作相机的取景框我们通过取景框把
远处的景色和近处的景色截取进一个
取景框内便可以称得上是借景每年
十二月到来年四月这里都覆盖着积雪
虽然现在你看到的大池塘还清澈见底
但到了冬天雪大的时候就连水面都会
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又是另一番美景了
上海震旦博物馆是安藤在中国内地
接手的第一个建筑改造项目位于
陆家嘴震旦大厦底部的裙楼这件作品
和前面介绍过的比起来要特殊不少
因为它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
项目本来震旦大厦就已经是个成品要
建个博物馆就意味着得改变建筑整体
的布局所以安藤起初想拒绝这个邀请
不过业主三番五次热情邀请还同意
给予他完全的自主权从外观到内部
设计都可以随他自由创作最终他
盛情难却还是答应了安藤这次的设计
灵感来自珠宝盒他利用玻璃帷幕为
博物馆构建出了简洁明晰的几何外观
就像你现在看到的这样
从光之箱右侧的旋转楼梯向下走在墙
尽头的开口处左转教堂内部才逐渐
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安藤设计的
许多建筑都给人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
的感觉这正是东方美学中的含蓄美你
得慢慢走入建筑内部才能深入感受到
整座建筑的核心水之教堂的核心当然
在于水安藤要求在场地中挖一个
九十米乘四十五米的人工水池把小溪
中的水引入人工水池中又用混凝土
建造的L型墙将这片空间包裹起来给
来朝圣的人们提供了沉心凝神的环境
而池中的钢骨十字架四周也没有多余
的装饰衬托出一种神性的纯粹和平静
博物馆五楼咖啡厅的设计是安藤元素
的又一体现大大的取景框是安藤特意
为大家留下的观景好去处他希望来到
博物馆的游客们可以坐在这里看对岸
百年的外滩历史然后对比此时此刻的
自己意识到自己正活在当下你可能
好奇安藤为什么希望能带给大家这样
的感受吧关于这点他曾这么回答做
任何建筑功能是要非常清楚的可是
如果只有历史的东西人们会疲惫也
需要放松的部分这么来说吧其实你
可以把这处空间的设计看作是留白这
也是一种东方特有的含蓄和禅意其实
你要是仔细思考一番就能明白前面的
庭院中庭等空间的设计也说明了安藤
对留白的重视安藤常常遵循一个原则
就是故意在建筑物中创造留白空间
以此衍生出人们的交流场所
以前啊我和我的同事们带大家看过
许多中世纪风格的教堂建筑很少带
大家看现代风格的教堂建筑包括水之
教堂在内这教堂三部曲都算是现代
风格教堂的代表虽然我们刚刚在水池
附近就已经提前看到水之教堂的部分
内景但要进入教堂看个清楚得先绕到
教堂背后上左侧这台阶到二楼的玻璃
盒子里这个玻璃盒子叫光之箱你看
光之箱的上面是开放式的四周则以
十字钢架玻璃围成整个空间中充满了
自然的光线而中心由四个混凝土
十字架围合而成仿佛四个人手牵手向
上帝祈祷营造出了一种教堂的神圣
氛围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听水风和鸟的
声音一边感受和大自然交融的感觉
安藤说他想要打造的光之教堂不只能
带给人视觉的享受他想打造一座能
带动五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