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开始的地方。
圣地延安系列行程,今天走进陕北高原上的梁家河,这里是习近平青年时期下乡插队的村庄,也是新时代中国梦开始的地方。青年习近平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圣地延安圣地延安
虽然文安郡设立于西魏时期但如果再
往前倒倒我们还能发现文安驿所在的
位置更早期就是从关中地区通往陕南
四川等地的交通要道根据史记记载
秦代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秦直道
公路就经过这里后来随着关中和塞外
交流变多文安驿还成为了古代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西魏在此设郡
也有把这儿当做兵家驿站的作用到了
明清时期文安驿就已经发展成了陕北
地区规模较大的驿站和贸易集镇了
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当时负责传递
军事情报的官员和运送货物的车队
可以在这停下换马和休整为此文安驿
古镇里头还设置了专门的车马店是
提供给来往车队打尖住店的地方要是
来得巧你还能在这看到关于驿站和
车马店的沉浸式表演哦
夜幕降临行程走到尾声我们回到了
文安驿城楼上方这个角度能看到远处
山上的烽火台那是文安驿曾作为边关
要塞的见证今天呢就让他代表文安驿
和我们做最后的告别吧从梁家河到
文安驿我们跟随青年习近平和广大
知青一同再次经历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见证了伟大
中国梦的诞生如果你还要问我今天的
游览有什么意义还是那句话梁家河
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
中国社会发展来看我们用了三十多年
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
第二十三亿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
达到小康水平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
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
重要贡献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儿
如果想获得更身临其境的体验建议
戴上v r头显想看更多场景细节
可以通过pc端进行浏览另外如果
喜欢我的讲解记得转发分享持续转发
分享可以获得璟卡解锁更多行程哦
最后感谢行程策划Vicky行程顾
问十一echo陆路vr摄影师百度
全景一日三秋我是美璟设计师苏打
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自由探索啦
哇终于来到了咱们本次行程的
最后一个目的地这里是文安驿古镇
名字很熟哈这是梁家河村所在的乡镇
当年叫做文安驿公社习近平等几位
知青从延川县被分配到梁家河文安驿
是他们的必经之地还有许多和他们
一样的知识分子被分配在文安驿下辖
的其他村子当中梁家河往返文安驿
这条十五里的小道习近平也不知道是
走了多少次呢过去窄窄的小路上积着
浮土人走过尘土飞扬直冲人的鼻子比
现在的pm二点五难受多了那叫pm
二百五现在呢交通早已不成问题我们
经过宽阔的柏油马路来到文安驿古镇
大门口如今的文安驿啊是个后来改造
的古镇景区镇上的居民都迁到不远处
的新城镇去居住了也正是因此这里的
古镇风貌保存十分完好我们今天啊就
走到文安驿好好逛逛这个历史悠久的
千年古镇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v r游览全世界你好我是美璟
设计师苏打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地方这里有巍巍
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有我们熟悉的枣园
杨家岭王家坪梁家河革命最艰难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孕育出了伟大的
革命精神推动中国革命从苦难
走向辉煌这片神奇的土地叫做延安
圣地延安系列行程我们将会游览延安
境内的许多革命圣地今天率先走进
陕北高原上的梁家河这里是习近平
青年时期下乡插队的村庄也是新时代
中国梦开始的地方当年青年习近平
就是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
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
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本期行程
呢咱们也化身下乡知青走进梁家河
感受这里的革命精神接着还会去到
村子所在的千年古镇文安驿那里啊
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广大知青
来到延川插队的第一站呢好了话不多
说马上开始今天的游览吧
上山下乡开始于五十年代在六十年代
达到高潮一九六八年底毛主席再次
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
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话一落地
全国一千七百万青年学生相当于
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就响应号召离开
城市走向农村习近平这一批呢从
首都北京出发终点是革命圣地延安
十五名知青被分派到梁家河之后
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七年间他们换过
好几个住所习近平呢先后住过三个
窑洞分分别是老乡刘金莲家吕侯生
家和新修建的知青院我们把他们称为
一号二号和三号旧居现在首先来到的
是习近平等六位知青当年借住的
第一户老乡刘金莲家知青们在这里
住了两年多直到老乡家里添了人口才
搬出去
梁家河有六十多户两百多口人一条
小河从村子中间穿过村民们散居在
小河两边依山而建的窑洞里一二号
旧居就都是典型的陕北三孔窑洞走进
一号旧居小院可以看到整个院子干净
整洁围墙全部用插片石垒成窑洞门口
还挂着金黄的玉米棒子和红辣椒串子
三孔窑洞当中左边两孔呢是老乡
自己的住所六位知青则是居住在最
右边的窑洞里院子靠近大门的一侧
放着一个大石碾子这是村民曾经用来
加工粮食的工具比如加工玉米可以用
碾子碾成糁子煮粥吃用石磨磨成粉做
团子吃当年居住在这里的知青们就用
毛驴或骡子拉碾子在这儿自己动手
加工粮食
这里就是知青当年居住过的窑洞了
那时候十五名来到梁家河的知青被
分成了两队习近平雷平生等六人
是二队清一色的男生就睡在这大通
铺上开始了插队生活习近平的床位在
左手边第二铺通铺之下是陕北土炕炕
的一边连着灶台下面留有烟道和窑洞
顶部的烟囱连接这样烧火做饭的时候
炕也就被烧热了环顾一周窑洞里至今
还保留着知青生活过的样子墙围用
报纸糊着对面挂着知青照片和青年
习近平单人照炕上呢摆放了一张
小方桌习近平夜里就在这儿读书一看
就是半宿由于当时照明用的还是
煤油灯习近平常常第二天早上起来
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呢
知青们来到梁家河后先后住在一二号
旧居但借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所以
在一九七零年习近平他们搬到二号
旧居时村里就着手准备为知青建新窑
也就是三号旧居六孔窑洞耗时四十天
习近平负责担水和泥抹墙建成后在这
住了五年多村民们呢亲切的把这儿
叫做知青院咱们从一二号旧居出来往
村子里面走顺着小河转个弯就到了
站在知青院的围墙外我们可以看到
一幅当年的手绘宣传画两边写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红色大字算
一算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八字宣传标语
是当年知青和村民们建设梁家河的
口号搬到知青院后习近平带领村民
一同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在
宣传画正前方沼气池建成第一时间
习近平还在知青院外召开了现场
推广会呢
六孔窑洞的知青院确实比一二号旧居
面积大不少这里的最右边两孔窑洞是
知青生活区窑洞前的围墙边有一块
站牌那是二零一五年春节前夕习近平
任总书记之后首次回到梁家河视察的
场景离开梁家河四十多年来习近平
时常关注关心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不仅
帮村子通了电还修了桥和学校一五年
回陕西考察调研梁家河也是他的
第一站足以看出他对这里的重视程度
了而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呢也是
为村里做了不少贡献的治理山沟开垦
打坝既要帮村民解决肚子吃饱问题
还要解决文化问题当时习近平住的
知青院可以说是梁家河村的中心院子
左边的几孔窑洞还在习近平的规划下
设置成了磨坊代销店缝纫社等生产区
极大的方便了乡亲们的生产和生活
从知青院的生产区开始我们就来讲讲
习近平成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都做了
哪些实事首先参观的呢是生产队的
磨坊一九七四年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的习近平被延安地委评选上了先进
知青组织特意把他喊过去进行表彰并
奖励给他一辆三轮摩托车可习近平
觉得呀三轮摩托车有啥实用的申请把
奖品换成了粮食粉碎机和钢磨磨粉机
回到村里办起了磨坊喏两台机子就在
咱们身边放着呢前面提到过在此之前
乡亲们加工粮食都得靠石磨和碾子
费时又费力办起磨房之后一个人就能
操作磨粉机很快就能把全村的粮食都
加工好了
梁家河的原始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它
偏僻的地理位置由于地处黄土高原
山区深处加工粮食要用人力电路线
不好通买东西也没地儿买计划经济
时期常见的供销社一般设立在公社或
县城当中在梁家河并没有出售物品的
商店一九七四年以前村民要想购买
生活用品要走到十里外的文安驿公社
或者更远的县城习近平当选大队
党支部书记后呢便在知青院办起了这
间代销店从供销社集中赊账购入煤油
火柴纸张热水壶香烟等日用品再原价
卖给村子里的乡亲们代销店的代销员
由大队里有文化会算账的女社员担任
如此一来村民们买东西来回奔波的
难题就解决了
代销店隔壁这间是梁家河大队的缝纫
社乡亲们身上穿的新衣服都出自这里
它的设立呢和八十年代以前
农业合作社中的工分制度有关从新
中国成立后农村人民公社和农业
生产合作社中就采取了用工分计算
劳动报酬的方式工分是社员工作量的
体现劳动了就能拿到工分且每个
生产队都有工分目标而在一九七四年
以前梁家河无论男女社员都需要上山
劳动获取工分妇女们夜里回到家还要
缝补衣物十分辛苦为了减轻妇女社员
的负担习近平组织办起了缝纫社让
社员发挥所长手艺好的社员可以在
这儿通过为村民缝补衣物来挣取工分
其他的社员呢白天就可以一心上山
劳动了缝纫社成立之后不仅乡亲们穿
上了合体的新衣服妇女们的生活负担
也大大减轻了
在习近平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干的
众多实事当中修建知青院门口的
沼气池绝对是最值得一提的沼气池
是一种制造沼气的设施生产出的沼气
可以用来做饭点煤油灯由于梁家河
地处偏远所在的陕北植被稀疏村民
冒着极大的风险砍一天柴也烧不了
几顿饭要是能有一口沼气池就好了
于是呢习近平听闻四川大办沼气的
消息后立马就前往四川学习沼气池的
修建回乡后带领乡亲们建成了陕西
第一口沼气池在知青院的一孔窑洞里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沼气池模型人们
会把农村常见的秸秆杂草树叶及人畜
粪便等作为原料将他们从进料池投入
密闭的沼气池发酵转化后产生优质的
沼气燃料剩下的沼渣和沼液从出料池
出来可以被用作有机肥提高粮食产量
梁家河的沼气池修建起来之后习近平
也成为了沼气专业户延安地委和延川
县委专门派人过来向他取经修建
沼气池的经验也慢慢推广到了陕西
全省到一九七五年九月延川县建成了
三千二百多口沼气池四十多个大队
基本都实现了沼气化呢
经过了三座旧居我们现在继续沿着
河沟往梁家河村子里面走就在河沟边
靠近大片田地的空地上有一间铁业社
村民们打铁制成的劳动工具都在这里
铁业社出现的原因和代销店缝纫社
类似最初是为了解决村里的农具需求
问题原本社员需要农具得跑到县里买
习近平于是在梁家河办起铁业社组织
大队里会打铁的社员自己做农具再像
我们看到的这样把农具放到铁业社
提供给有需要的村民有了他们乡亲们
再也不用赶大老远去购买农具铁业社
生产出来的多余农具还能送到县
供销社代销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
另一方面铁业社社员也能像缝纫社
社员一样通过打铁来挣工分哦
从六九年走进梁家河直到七五年离开
习近平在这里接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练
过了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等
关卡在这七年间习近平干的最多的活
是打坝打坝就是在小山沟分段横筑坝
梁让泥浆沉淀成坝田简单来说就是打
坝造田至今梁家河还保留着寨子沟埋
老渠牛家峁白家山木瓜山五座土坝
咱们从铁业社沿着河沟继续走一会儿
即将去到木瓜山的淤地坝途中呢还会
经过一座知青井我先带你来瞧瞧过去
啊村民吃水难常在河边挖个渗水坑
取水习近平在梁家河期间带领村民
奋战半个月挖出一口深水井既解决了
吃水也方便了灌溉这口水井啊到现在
还是村子里主要的饮用水来源呢
时间依然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毛主席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一响全国
一千多万青年学生就离开城市走向了
农村习近平一行人刚到文安驿公社
社里就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本
毛主席语录一条白色毛巾然后他们便
像星星一样散落到文安驿的各个
生产队里习近平和雷平生被分配到了
梁家河雷平生的哥哥雷榕生被分到了
另一个大队在他们之后又有大批知青
乘坐同样的列车沿着同样的路线来到
了延安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六九年到
一九七七年共有四批约二点八万名
北京知青赴延安插队被分配到十二个
县的一百二十九个村子当中其中
一千五百多名知青来到延川县落户
他们的名字都被永远记录在了文安驿
古镇的知青墙上
从上空俯瞰时不难发现梁家河坐落在
一条狭长的沟道里从沟口往里走沟道
时宽时窄沟岔纵横村子就藏在这条
狭长沟道的后方一九六九年一月包括
习近平在内的十五名北京知青也和
我们一样走过这条沟道来到了梁家河
那时候小习同志还没满十六岁是当中
年龄最小的知青知青上山下乡
我们都知道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出现的一项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制定了一五计划
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可随着农村
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许多城镇劳动力
被剩余出来就业成了问题于是呢中央
在一九五六年首次提出城市中小学
毕业的知识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正常
升学和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
的号召上山下乡去参加生产参加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走出一号旧居老乡吕侯生家和刘金莲
家隔着一条小河沟相距不远这里是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第二个住处他在
这儿住了四个多月二号旧居这位老乡
吕侯生和习近平年纪相仿两人那会儿
经常住在一起感情深厚习近平离开
梁家河后也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
一九九四年吕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
医院治疗两个多月仍不见好转远在
福州任职的习近平得知过后专门
给他寄来了五百元路费请他到福州去
治病后来吕侯生做了截肢手术习近平
还为他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看得出来
习近平是真把梁家河当成自己的
第二个家了
走到二号旧居的窑洞里时间说回到
习近平知青下乡那一年初来梁家河时
原始是十五位城里来的知青对这里的
第一印象村民住的土窑洞原始时常
会有虱子跳蚤老鼠出没粮食的加工
方式很原始用的是石墨和碾子
劳动工具和生产方式也很原始从眼前
窑洞里的景象来看上世纪六十年代
梁家河的劳动工具多是些古董玩意儿
刨土用的是老镢头和常见的镢头相比
镢口更宽用起来更费力扁担呢则是用
质地坚硬的木材做成的根本没有弹性
为了防止折断中间还有一根短木加固
使用起来结结实实地压在肩膀上容易
磨破皮肤对知青们来说这些都是他们
在梁家河遇到的难题
嘿在存放劳动工具的窑洞旁边就是
知青房间了这里的内部结构和一号
旧居大差不差书本和煤油灯是知青们
的标配尤其是习近平就像是有读书瘾
似的那时候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
整个梁家河就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
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照明用的呢是
自制的煤油灯往废弃的墨水瓶里倒入
煤油瓶口垫块铁片铁片中间打个孔
穿上粗一点的棉线当捻子一盏煤油灯
就完成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梁家河都
只能依靠煤油灯照明一九八八年才
首次通上电这个通电工程还是习近平
主导的呢虽然习近平七五年离开了
梁家河但他的心仍然牵挂着这里
考虑到使用煤油灯的弊端于是自己
筹资为梁家河打通了通电工程也让这
座小村庄告别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搬进知青院的知青终于不用再六个人
挤一张炕了书籍也有了专门的书柜
用来摆放对于习近平来说呢他的政治
生涯也从这时候开始有了转折很多人
不知道习近平的父亲是曾经
中国共产党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
领导人之一习仲勋他在上世纪
六十年代初期和文革期间被诬陷为
黑帮习近平呢也成了黑帮子弟照理说
黑帮子女是绝对不能入团和入党的可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表现赢得了梁家河
大队所在公社乃至延安党组织的认可
于一九七二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后来
又先后修改了十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在
一九七四年一月十日被延川党委接收
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习近平做
大队党支部书记也才有了他日后坚定
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喏我们现在
还能在知青房间中看到当年的习近平
同志入党批复函呢
抵达木瓜山下的知青淤地坝了打坝
造田这种行为源于黄河对岸的大寨
那里在打坝修田后粮食产量增长了
七倍梁家河也向他学习在村里成立了
打坝基建队习近平就是其中一员在
农业科技落后的陕北这是人们唯一
能够想到的增产思路基建队的打坝
行动通常从秋收后的九月一直持续
到来年二三月当时农村没有大型机械
打坝要靠人力一层层把土铺好再用
很重的夯石把松软的土砸的密实起来
是强度非常大的体力劳动可知青和
乡亲们脑子里只有赶紧撸起袖子加油
干每天挽起裤腿就跳到带有冰碴的水
里开始劳动结果呢也当然不负众望
几座淤地坝打成后梁家河的粮食产量
比原来直接增加了一倍这些打坝
淤出来的良田如今仍然在造福着
梁家河的乡亲们
一九七五年十月习近平结束了七年的
梁家河知青生涯回到北京学习深造但
他和梁家河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梁家河
的发展和改变也没有就此停下几年后
的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更是让梁家河
村民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一九九九年
是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
年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
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水土治理措施
要求把二十五度以上坡度的耕地全部
退耕还林只保留人均二点五亩高标准
基本农田变开荒为造林实施退耕还林
建设美好家园几年下来梁家河光秃秃
的群山上木已成林村民生产和
生活方式也因退耕还林发生了转变从
以前的开荒种田转而发展现代农业和
规模化养殖业等等最具代表性的呀是
木军塬上的苹果园这一大片全是
退耕还林后开发出来的绿色生态产区
木军塬是梁家河村子里较远的一块地
当年送一趟粪得一两个小时不过现在
昔日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阔的
柏油路我们驱车到了木军塬上就能
看到苹果产业开发示范区的入口啦
梁家河种苹果始于二零零七年
退耕还林后乡亲们在自己分到的土地
上做过许多尝试最后发现这里的气候
和地形条件十分适合山地苹果的生长
于是零七年梁家河村民集体栽种了
一百一十亩苹果树因为先前沼气肥料
的大力推广梁家河苹果园的
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使用化肥的果园
含量更多最后结成的果实中糖分也远
多于一般的苹果这让梁家河苹果拥有
了有机苹果的标签一四年首次迎来
挂果期梁家河还凭借上好的苹果质量
和果园产业规模优势入围了全国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呢
走进木军塬的苹果示范区我们可以和
梁家河的高山有机苹果来一场更
近距离的接触呵呵二零零七年初次
尝试种苹果到二零一六年时山地苹果
已经是梁家河主抓的重点产业了同
年底由农业部建设的梁家河流域千亩
生态果园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
投入使用更是推动了这里的林业果业
发展到现在梁家河的许多村民都成为
了果农他们在果园里套种杂粮栽果树
学习果树管理技术和各个生产环节的
管理技能部分村民尝试的产业化经营
也有了成果大大增加了果园的
经济效益就算是不承包土地光在自己
分配到的三亩地上种种果树每年投入
一千来块钱最后也能收个三五万呢
告别木军塬上的苹果示范区我们回到
梁家河村子中心来改革开放以及后来
走进新时代后的梁家河相比四五十年
前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
住进了新房子办起了农家乐建成了
苹果园现代化养殖基地梁家河人用
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幸福生活的梦想
闲暇之余呢也想着找点休闲活动于是
在村里建起了民间艺术馆和村史馆
方便村民休闲娱乐还能把梁家河推广
出去此次梁家河之行的最后一部分呀
我们也来对这两座建筑进行一番游览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梁家河
民间艺术馆前这是一座弘扬陕北
民间艺术文化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馆梁家河的文化篇章就由他为
我们开启吧
哇塞走到民间艺术馆的窑洞里一张张
形象生动的剪纸和布堆画作品
映入眼帘陕北自古是我国的文化重区
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深厚梁家河呢虽然
地处偏远的黄土高原生活方式原始
落后但文化这一分可没落下剪纸布堆
画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世代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在我们身边
的作品中剪纸很好辨认它一般以红纸
为背景用剪刀剪出人物形状另一种
颜色多样的呢是延川特色的布堆画
通常用棉纺织土布为创作材料再在
上面染上各种颜色运用民间复合造型
法进行贴片拼接制作出特色图案
梁家河的民间艺术馆中收藏了不少
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艺术馆建成后也
为促进陕西民间传统事业的发展和
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村史馆和民间艺术馆距离不远这里
原本是梁家河村小学旧址二零一二年
改建作为村史馆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
后梁家河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
梁家河插队时的激情岁月以及
改革开放后梁家河在党的引领下改变
贫穷落后面貌的奋斗故事从新中国
成立到迈向新时代梁家河的变化
有目共睹尤其是二零一五年梁家河
乡村文化旅游公司成立之后拓宽了
原有的通村道路打通了全长十九点
八公里的大梁家河环线公司正式运营
当天就接待游客突破六千人次知青
旧居知青院村史馆这些地方呢也在那
之后被打造成了梁家河的红色教育
基地你瞧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学生和
游客呢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是梁家河村史馆的
主题这里从梁家河概况民俗党组织
建设知青下乡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
了梁家河的历史与发展二零一二年党
的十八大习近平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梁家河人
祖祖辈辈的幸福梦从那时起大家做
规划搞建设过上了梦想的生活一七年
十月十八日梁家河村民齐聚村党支部
共同观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此时的梁家河在
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不少
收获用习书记的话来说这叫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知青下乡部分是梁家河村史馆的一大
重点这里的每个故事我们都再熟悉
不过一九六九年习近平迈出了人生
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
七年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
岁月再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如今的
梁家河变了一条柏油马路从当年的
文安驿公社出发穿过村子一直修到了
最远的木军塬上梁家河人也变了他们
每天面对全国各地的游人游客主动学
起了普通话还自发报名担任景区
讲解员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北高原的
小村庄怀揣着为民造福的初心秉承着
埋头苦干的作风成为了无数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村史馆的最后一部分我们来讲讲
新时代奋进中的梁家河习近平曾评价
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个
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走进新时代的梁家河呢也有了全新
面貌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现在的
梁家河以小康示范村为目标以种植业
养殖业果业旅游业为发展板块乘着
新时代的东风在新征程中破浪启航
驶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彼岸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
一步步实现当中到这里我们对梁家河
村庄的游览也要结束了而既然来到了
梁家河他周边还有个地方也值得一去
先卖个关子跟随我的脚步出发吧
文安驿古镇的游览从大门入口右侧的
城楼开始我们的讲解呢要从文安驿的
历史说起在前面的游览中我们提到
文安驿总把他与梁家河中国共产党
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啊文安驿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西魏
西魏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
时代为北周和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文安驿这地方呢位于西魏和
东魏两国边界是兵家必争之地西
魏大统三年朝廷在如今的文安驿古镇
设立了文安郡取文昌礼义国泰民安之
意我们登上文安驿城楼看向脚下这里
有一排铜制的文安驿西魏大事记城楼
上还有一座西魏文史馆展示了西魏
波澜壮阔的历史及文安郡在西魏的
地位
千年古道驿站百年窑居建筑群落
数千名知青记忆这是文安驿最为人
熟知的三大标签我们在古镇里随便
逛逛喏陕北窑洞和石头墙是这里最
常见的建筑样式在这些石头大院当中
有延川县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
古代学校旧址文州书院曾经陕北地区
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的说法延川是
两川之一而早在刚设郡的西魏文安驿
就以重教育著称从古至今这里走出了
西魏宰相周慧达清朝进士高中岳现代
作家路遥等文化名人其中还有一位高
和亭老先生于一九五八年创建了
延川县第一所民办中学他的高家大院
也在古镇里头
哎你应该发现了除了陕北特色石头房
文安驿古镇里数量最多的就数墙上
这些标语了他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的社会语录像什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的建设社会主义每一句都把我们的
思绪带回到当年搞革命和知青
上山下乡的岁月还有咱们面前这幅
土地改革时建立农村合作社的墙绘
那时候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
道路上开展了许多运动和尝试其中啊
就包括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安驿公社
就此形成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农业
村民们都争先恐后的报名入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