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与天对话?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在这里,古人用数学丈量星辰,以建筑书写天文,更在青砖黛瓦间暗藏生态智慧。北圆南方的天地布局密码之下,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自然与天地观念。

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VR游览全世界你好我是美璟

设计师苏打六百多年前古人遵循着

礼记记载在北京城中轴线边上的南郊

阳气最足的阳天丙位找到了一个宇宙

中心于是在此铺开青砖用建筑的方式

勾勒苍穹与天对话天坛就这样出现在

了京城黄金地段明清帝王在此举行

祭天祈谷等重大仪式在这里古人用

数学丈量星辰以建筑书写天文更在

青砖黛瓦间暗藏生态智慧北圆南方的

天地布局密码之下外围方墙象征大地

内部圆形建筑群对应苍穹作为世界

现存规模最大古代祭天建筑群传承着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自然与天地观念

天坛当选世界文化遗产历代帝王为何

非要在这儿发问苍天天坛的建筑群

背后藏着怎样的文化根脉与哲学思想

竟然还有科学魔法本期咱们就

穿越时空和嘉靖皇帝乾隆爷等万岁

一起从主轴线建筑到附属建筑走遍

天坛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宇宙观

的结晶围观古人如何用建筑玩转天文

数学与哲学前方的昭亨门是天坛公园

南门入口今天的行程就从它开始

蓝瓦金顶的圆形皇穹宇大殿像不像

一把撑开的蓝宝石伞呀这是乾隆皇帝

在嘉靖所建的建筑基础上改建的形制

历代祭天仪式当中皇帝会在祭祀

前一晚来这上香并把皇天上帝的牌位

亲自迎请到圜丘坛院落一周环抱着皇

穹宇的院墙回音壁我们这会儿也终于

看清了它的全貌你不妨和苏打分别

走到东西配殿后方的墙壁边再悄悄说

几句话无论你发出的声音多小另一个

人都能听得非常清楚哦这回音壁的

神奇来自它的墙砖原料墙面用山东

特有的澄泥砖砌成再用糯米汁混合

蛋清来填补缝隙这样制成的墙面十分

光滑声波在上面就像坐滑梯似的两人

站在院子里哪怕相隔60米也能清晰

对话而在这间声学实验室当中啊皇

穹宇殿前的三音石又让这儿成为了

古代立体环绕音响喏就在我们脚下

甬道上从北往南数前三块石板当大殿

正门敞开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一次

能听到一次回音象征天的回应第二块

石板上地的声音也加入进来来到

第三块回声变成三次代表人的愿望

已经被天地听见了同样的呀三音石的

声学魔法也来自声波被墙面反射的

原理当年呢皇帝的祝祷声就这样上达

霄汉古代工匠仅凭测量数据用的一把

墨斗和几根准绳就把建筑美学和声学

原理完美融合在了一起不得不佩服哈

迈过祈年门祈谷坛上的祈年殿终于

现出了它的完整面貌三重湛蓝琉璃瓦

顶逐层收缩鎏金宝顶刺破云霄底部

面积甚至比圜丘更大的汉白玉祭坛

基座托起了这座将近40米高的木构

苍穹不过咱们刚才其实提到过啦我们

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大殿最初的模样

对于永乐年间那座大祀殿文献里有过

零星的记载那是一座黄瓦玉璧重檐垂

脊的方形殿宇你可以通过故宫太和殿

来遥想它的往日风貌嘉靖皇帝改造

天坛增建圜丘的同时呢将大祀殿推翻

重建成为一座圆形的明堂式建筑并

取名大享殿作为回馈上天恩赐的宫殿

计划每年秋天在这里举行秋祭到了

清朝皇帝们改在春天在这里举行祈谷

大典祈祷丰年大殿名字于是也被

乾隆皇帝改成了祈年殿比较明显的

不同之处啊还有大殿屋顶的颜色嘉靖

礼制改革那会儿把大享殿的三重屋顶

设计成蓝黄绿三种颜色据说代表

天地和宇宙万物乾隆爷呢似乎不太

认同这样的审美又统一改成了蓝色

以表对天的纯粹敬畏再换个角度想想

的话乾隆年间国力鼎盛统一颜色或许

也是为了巩固多民族认同感吧~

内坛中轴线从圜丘一直延伸到祈年殿

北面的皇乾殿这座始建于永乐年间的

方形大殿作用与皇穹宇相似供奉着

皇天上帝与从祀神牌位走到这儿我们

也终于完成了在天坛的朝圣之路站在

皇乾殿前回望光绪重建的祈年殿又被

放进了红色大门的取景框里就在

祈年殿重建后没几年百日维新运动

爆发光绪皇帝还借此机会对天坛祭祀

制度进行过现代化改革尝试比如简化

祭祀仪式祭祀时满汉官员平权结果嘛

没多久就被慈禧太后废除了但

不管怎么说自明永乐十八年天坛

建成到清朝末期一共22位皇帝

在这里举行过累计600多次祭祀大典

但事实上这400多年里呢天坛有时候

的利用率并不高明万历皇帝在位

49年只来过三次到了清朝祭天

仪式才算是达到高峰尤其是乾隆时期

热衷搞活动来表示勤政的乾隆皇帝

在位60年天坛大典就举行了

157次晚年为了少走点路还在

天坛开了几个便门哎皇乾殿西边这

扇古稀门就是乾隆爷70岁那年特意

开设的

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下天坛的

园林建筑许多都兼具着文化价值与

实用功能我们现在就走进了天坛公园

北面的七十二长廊当中72间连廊

总长300多米顶部覆有绿色琉璃瓦

檐下梁枋上还绘制着明清时期的官式

彩画像这样的长廊我们在颐和园

拙政园等园林里经常见到它们通常

用来连接建筑划分空间天坛的七十二

长廊呢也有着同样的功能这里所在的

方位啊是祈年殿东边沿廊有北神厨和

宰牲亭都是为祭祀大典准备祭品的

场所按照古代礼仪规定宰杀牲畜的

宰牲亭被设置在距离祭坛两百步开外

的地方那为了防止祭品在运送过程中

受到天气污染起到运送通道作用的

长廊就被建造起来啦原本还是半封闭

式的夏季祈雨时这里清风穿堂冬至

祭天时还能挡风避寒呢长廊的72间

数也是有说法的古人把天地分为

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72这个

数字正是在呼应天坛的祭天主题哦~

长廊北宰牲亭七星石这几处景点都

靠近祈谷坛与北天门不知不觉咱们的

天坛游路线来到了北门附近喔~这个

角度回看北天门与祈年殿三重宝顶和

天际线融为一体整座大殿像一座飘浮

的天宫真的很壮观~这大概就是古人

宇宙观中天人相接的信仰吧~从朱棣

1420年首建北京天地坛明清两代

400多年天坛这座皇家祭祀建筑群

见证了数百次的国家级祭天制度和

仪式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体现了

中国古人的价值观和宇宙观而天坛

建筑当中的美学特色也对后世产生了

深刻影响2022年北京冬奥会

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正是从

祈年殿的藻井图案中缓缓升起香奈儿

标志性的菱格纹竟与几百年前天坛

地砖的纹路几乎相同尽管今天的天坛

已经褪去了神性的外衣成为游客手机

相册里的地标但当我们站在古老的

祭坛下仰望或许还是可以听见来自

时光深处的回响~

对于第一次来天坛的人来说心里肯定

对这儿有不少疑问有人觉得天坛就是

大众印象里那个三重檐的圆形大殿但

也有人说了这天坛公园里头还有一座

露天祭坛那才是真的天坛呢诶还有人

奇怪天安门紫禁城景山寿皇殿等皇家

建筑都精准分布在城市中轴线上作为

皇家祭天场所的天坛怎么会偏离

中轴线呢在古人的认知里东南方是

太阳升起的方向天坛呀其实就正好被

设在都城东南方向有利于皇帝统治

王朝今天的天坛公园呢从明永乐年间

开始修建经过明清两代帝王的多次

扩建和重建是一组布局严谨结构规整

的祭祀建筑群总面积有四个紫禁城

那么大建筑群整体又可以分为内坛和

外坛其中最主要的两座祭坛祭天坛

祈谷坛都坐落在内坛中轴线上我们

走进连着外坛围墙的昭亨门前面就是

内坛的范围啦在设计的时候古人把

内外坛的围墙都建造成了北圆南方的

样式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哦

绕过皇穹宇我们结束了对于圜丘坛

部分的游览从眼前的成贞门门洞里

看到了天坛另一座祭祀建筑祈年殿的

宝顶当年嘉靖皇帝扩建天坛圜丘成为

了祭天坛改造后的祈年殿则是祈谷坛

坐落在内坛中轴线北端的它代表着

天界而成贞门是嘉靖皇帝为圜丘与

祈年殿打造的界碑与时空隧道只有

跨过它才算真正踏入天界前方是巍峨

的祈年殿身后是玲珑的皇穹宇脚下

御路如同琴弦贯穿天地成贞门前的

位置呀也因此成了打卡天坛的经典

机位继续往门洞里瞧瞧每扇大门

九九八十一颗鎏金门钉是古代最高

等级规制了中央门洞像一幅画框把祈

年殿装裱成了立体画卷当年皇帝在圜

丘坛祭天后走到这里都会重新整理

衣冠门后等着他的丹陛桥仿佛一条

登天之路直通祈年殿那可是只许天子

和神灵通行的御道和神道呢

相信你早已迫不及待想要上祈年殿

所在的祈谷坛一探究竟但殿前广场

还有惊喜广场上两座始建于永乐年间

的东西配殿储存着华夏文明最关键的

基因密码东配殿里藏着日月星辰的

奥秘西配殿中刻着山河岁月的年轮

此刻北京下午的阳光正映照在东配殿

的蓝瓦红柱上古人将它与西配殿打

造成九开间悬山顶的帝王级规制但檐

柱上不施彩画瓦当用的也是素面在

古人的思想里呀祭祀建筑就得追求

质朴和真实东配殿呢曾是供奉

日月星辰等神牌位的地方中国古话说

观天象应农时清朝祈谷仪式时天上的

各路神仙也会随皇天上帝一同被请出

庇佑五谷丰登再往前从明朝时候起呢

这里还是个天象展览馆和观星仪器库

人们曾在它的墙体内发现明代星图

壁画残片得知殿内原本绘有二百八十

三颗星辰月光透过窗户还会在地面

投射出移动痕迹与此同时殿内存放着

浑天仪简仪等20多件青铜天文仪器

但很可惜大多都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被熔铸成子弹了

在天坛所有与天有关的建筑都被排列

在了刚才游览的主轴线上而在轴线

以西我们现在所在的这片青砖院落则

为庄严礼序的祭祀建筑赋予了别样

生机你身边这两座建筑群呢属于天坛

中的两个不同单位先从挂着门头的

神乐署说起曾经皇帝在天坛主持祭天

与祈谷大典时必须要有伴奏音乐这种

宫廷音乐最早被叫做雅乐自古就被

认为是全天下最和谐和符合伦理道德

的音乐明朝朱元璋将它改称为中和韶

乐那演奏人员平时在哪儿创作排练呢

永乐年间朱棣就专门建造了神乐署

演习祭祀礼乐培训祭祀乐舞人员

鼎盛时期这里各种房间总计有600多

间曾驻扎数千人乐队那时的乐师头戴

冠冕手持金钟玉磬以灵动的舞姿将

祭祀大典推向高潮而如今神乐署虽然

早已不复当年盛况但修复后的展馆里

还是会偶尔响起中和韶乐的片段这

大概是我们离宫廷礼乐最近的一次啦

顺着七十二长廊走到尽头又一堵红色

宫墙涌入视线北宰牲亭到啦它和咱们

刚才经过的长廊北神厨同期建成

于永乐时代顾名思义是皇家祭祀中

屠宰牲畜的地方为什么叫北宰牲亭呢

因为打明朝嘉靖皇帝开始南边儿的圜

丘坛边又新增了一座南宰牲亭北宰牲

亭就成了祈年殿专用的屠宰基地按照

大清法典清会典中的记载像天坛祭祀

这样的大祀需要厨役365名再

分成小分队各自在宰牲亭神厨等地

负责供祀着坛宰牲陈设等特定工作

具体有多少人来到北宰牲亭呢如今

我们已经难以得知了要是想学习一下

古人的屠宰手法和过程倒是可以跟随

苏打一同走进院子里去看看呵呵~

开玩笑啦想当年这里可是和斋宫一样

是祭祀前皇帝最重视的地方大祀仪式

前一天皇帝都要来宰牲亭视察哒~

哇暗夜之中漫天星辰出现头顶星光的

祈年殿也亮起了灯光六百年来这里是

帝王的祭祀重地也是岁月沉淀的诗篇

再次注视这座天地对话的殿堂不知道

你是否读懂了古人对星辰的敬畏

是否感受到了天人合一哲学的余韵

古人用最坚硬的石头和最柔软的诗意

将心中的宇宙凝固成天坛这座永恒的

建筑群直至今日天坛建筑中的传统

智慧与现代科学不断产生共鸣我们

逐渐意识到祭天仪式的本质或许正是

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寻找自身

存在的意义夜晚的天坛有种特别的

味道苏打就不打扰你难得的独处时光

啦今天我就陪你到这儿如果想获得

不一样的体验呢可以通过PC端或

戴上VR头显游览本期行程喜欢我

的讲解记得转发分享解锁更多行程哦

最后感谢行程策划Vicky行程顾问

Echo十一元宝VR摄影师

酷雷曼VR旗帜飞扬北京VR全景秦航

我是美璟设计师苏打接下来的时间就

交给你自由探索啦~

祭天大概是咱们游览天坛时最常提到

的词儿了古人为什么要祭天在前人的

眼中啊天是至高无上的神是自然和

宇宙的规律祭祀天地这种做法呢早在

秦始皇统治时期就存在了那时候叫做

封禅据说第一次封禅大典就是秦始皇

在泰山举行的到了明清时期封禅天地

依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活动身为

天子的皇帝祭天既能祈求天的庇佑

又能巩固自身皇权在天坛建筑群中呢

祭天坛祭祀上天祈谷坛祈祷五谷丰登

这样的布局来自明嘉靖皇帝的构思

内坛中轴线上我们遇到的第一座建筑

圜丘坛就是祭天场所啦每年冬至时分

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天大典

寒冬腊月的凌晨天还没完全亮呢但

你知道吗在圜丘建成以前的一百多年

里祭天大典其实都是在大殿里进行的

圜丘坛为何而建天坛原本的建筑格局

又是怎样的呢苏打带你按照逆时针

方向绕圜丘一圈咱们边逛边说

这里是圜丘东面你会发现无论从哪个

方向看圜丘坛外观几乎都是没有差别

的在那个没有科学测量仪器的年代

可想而知建造者在它身上下了很大的

功夫圜丘坛背后明清两代的祭天仪式

呢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那时说起最早

朱元璋在南京城外兴建大祀殿同时

祭祀天地他儿子永乐皇帝朱棣上位并

把都城迁往北京之后在紫禁城外也

同样建造了一座矩形的大祀殿

就在今天圜丘坛以北祈年殿的位置

皇帝在那儿拜天拜地同时祭祀日神

月神等各路神仙当时天地合祀的天坛

也被称为天地坛就这么过了

一百多年到了明嘉靖年间即位不久的

嘉靖皇帝认为要把天地分开祭祀更为

妥当于是大刀阔斧对皇家祭祀制度和

祭祀建筑进行了一番改革和改造专门

用于祭天的圜丘坛就此诞生了可对于

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制度来说嘉靖皇帝

这么做根本就是在挑战祖制啊这场

天坛改造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走到圜丘北面你背后就是祭天坛另

一座重要建筑皇穹宇不过咱们的游览

还是先围绕着圜丘展开原来啊

嘉靖皇帝其实并不是前任皇帝明武宗

的后人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没有留下

子嗣身为堂弟的藩王世子朱厚熜成了

新皇帝也就是嘉靖帝他上位之后强行

追尊自己的生父为先皇触怒了明朝

当时的许多大臣于是为了巩固皇权

嘉靖开始实行礼制改革与此同时啊

嘉靖皇帝本人痴迷道教相信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的说法认为帝王必须通过

精准的祭祀仪式与天沟通才能避免

天谴改造天坛也算是他的科学执念了

嘉靖九年工部大臣接到圣旨皇帝要

专门建造一个与上天对话的聊天室

于是乎工匠们祭出毕生绝学建造起这

座三层圆形祭天坛圆代表着生命流转

时间循环选择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

仪式也正是因为过了冬至白天就会变

长一年中的阳气从此开始呀

哦吼苏打今天也算是带你走上天子

之路啦刚才透过门洞见到的祈年殿

现在也仿佛近在咫尺我们脚下的丹陛

桥确实也是一座桥一座明代立交桥

桥下有东西走向的涵洞进牲门祭祀时

用于进献的牲畜会经过那里被送往

宰牲亭宰杀对于猪牛羊们来说是个

鬼门关般的存在了南北走向的丹陛桥

呢高出地面一到四米与进牲门就这样

形成了一座立交桥式的结构丹陛桥

360米的长度对应着周天

360度而且当我们走在上面会

发现它并不是水平的而是从南到北

逐渐倾斜升高从成贞门起步时大约离

地面一米到了祈年殿前就差不多四米

多了这种坡度设计啊算是个视觉魔术

吧能让人在行走过程中体会到步步登

天的升腾感觉想当年皇帝每走一步那

都是对自身的升华呀嘿嘿~

在祈年殿前广场多走两步闭上眼感受

风掠过耳畔当风声在祈年殿与东西

配殿之间回旋时会产生类似埙乐的

低频鸣音埙啊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

之一它的音色古朴浑厚神秘哀婉就

像是大地之声所以古人认为我们在殿

前广场听到的正是天地呼吸的声音你

身旁与东配殿相对的西配殿曾是供奉

风雨雷电神牌位的殿宇寓意着

风调雨顺殿内还曾放着一斗九州山河

柜九个紫檀木匣分别装着从各地进献

而来的土壤今天的东西配殿呢则是被

改造成了文化展示和教育场所东配殿

的祈年殿历史文化展与西配殿的祭祀

礼仪古乐等内容让我们可以更好地

了解到古代祭祀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当年皇帝祈谷前会将西配殿的九州土

与代表着中国大地五方的五色土混合

洒在祈年殿前表示君临天下接着就在

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礼以及仪仗队和

乐舞生的礼乐声中登上祈谷坛进入

正式的祭祀流程啦那下一步咱们也

走上台阶去感知天人共振的神奇据说

祈谷坛的三层九级台阶分别对应着

九重天九州疆土和九族同心的含义

不知道祭坛之上的祈年殿中还暗含着

什么样的隐藏机关呢

神乐声声声未绝宫苑深深深几许神乐

署旁的这座大型宫殿式建筑群名为

斋宫也是永乐皇帝开建的作为祭祀前

皇帝举行斋戒的场所斋宫外两重御河

环绕一周宫殿面积将近4万平方米

俨然一座小紫禁城地下密集的陶制

管道组成通风系统利用地下恒温层让

斋宫内部能够一直保持着人体舒适

温度咱们所见的正门呢正对着东边

祭坛的方向为了表达对天的虔诚明清

两朝祭祀大典前皇帝需要提前三天

来到斋宫进行斋戒要求不吃荤不饮酒

不听音乐等等到了祭祀当天就从这儿

出发开始祭天流程咱们今天在斋宫

里头还能见到当年的祭天食谱呢哎

听说乾隆爷来祭天时喜欢在斋宫外的

古柏下吃串糖葫芦看来和老天爷沟通

之前得先甜化一下心情当然真实性

有待确定啦哈哈

北宰牲院儿面积不大一座宰牲殿一口

甘泉井就是这里的全部了东南角的

甘泉井开在院落风水最好的位置据说

是天坛最好的井水舀上来的水用来

清洗祭祀用的牲畜上边的井亭中央还

开了小口下雨的时候啊来自天上的

圣水就会落入井中古人这么做也是

为了表达对天的虔诚月台上重檐

歇山顶的宰牲殿呢就是曾经猪牛羊

鸡鸭鹅们的生命终点站了那时宰牲亭

也叫打牲亭这里不用刀而是用木棒

敲击动物头部进行放血接着清洗现在

殿内还保留着血槽洗牲池等遗迹呢哎

好多人都说里头的地砖不知是加了

什么配方有消除血腥的奇效木头房梁

经过血水上百年的浸染居然也没有

受潮腐朽古人的智慧还真是个

难解之谜啊~

天地分祀的制度改革出来之后道教迷

嘉靖皇帝不仅增建了圜丘坛为了亲近

上天特意把圜丘设计成一座没有顶的

建筑还在北京城中轴线边的安定门外

新建了地坛朝阳门外修建祭祀大明神

的日坛阜成门外建祭祀夜明神的月坛

一座座祭坛相继完工四座神坛在都城

周边形成了一个八卦布局天坛原本

的那座大祀殿也被嘉靖重新塑形了

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呢后来在清

乾隆年间也经历过一次大改造乾隆爷

用更加科学精确的建筑数据对天坛

建筑进行了重新包装但圜丘坛的外观

和结构基本没啥大变化从西面视角看

过去三层圜丘坛象征天地人三界每层

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栏杆和每层砖石

的数量呢都以九的倍数设计三层

台面直径四十五丈台阶数也必须是

九九八十一阶正好契合我们常说的

帝王九五至尊以及古人眼中的九重天

而且啊圜丘的奥秘还不止于此哦下面

我们走上圜丘坛去参加祭天仪式

几百年前身穿龙袍的帝王在圜丘坛正

中央的天心石上诵读祭天祝文祈祷

风调雨顺就在我们脚下这块圆形石板

被认为是能与上天精准沟通的天地

中心以它为圆心扇形石板数量从九

开始向外发散直到最外圈的八十一块

三层台面石板总数除以九又恰好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代匠人们近乎

强迫症般对极致细节的追求赋予了这

座祭天坛更多的象征意义神奇之处还

没完呢如果你站在天心石上说句话会

听到耳边传来异常洪亮浑厚的声音

不少人都跺脚试探以为底下暗设石穴

但从科学角度来说啊这其实是古代

建筑师用声音反射原理造就的声学

效果当天心石上发出声响声音沿半径

传向四周大约零点零六秒后被

汉白玉石栏板反弹回来两种声音几乎

同时传入人耳自然就感觉雄厚立体啦

天心石呢也可以看作是古代版的

扩音器不过啊咱们今天脚下的天心

石其实是个赝品近百年来原本高于

台面的天心石被亿万游客跺脚踩踏

石板中心都磨损凹陷了所以天坛官方

就在上面叠放了一块同等大小的圆石

用于古迹保护当然音响效果还是有哒

对于明清两代帝王来说每走一次丹陛

桥都是在向着至高无上的天意表达

敬畏与祈愿那随着脚步的前进我们

现在来到了丹陛桥北端的祈年门前这

座蓝琉璃瓦顶的朱红宫门是天坛

为数不多的明代早期建筑之一

永乐皇帝最初建天地坛时这儿就是

通往大祀殿的正门那时的人们把

自己的宇宙观和对天道的敬畏融合在

了这座有着经典东方美学的祈年门

当中此时紧闭的中门与丹陛桥的神道

一样是为天帝预留的天界通道当年

祭祀时只有运送皇天上帝神牌的龙亭

凤辇可以从中通过而皇帝再高也不能

比天高于是只能屈尊走右边以右为尊

的御道过祈年门时呢从东侧门进出

每次走进门前还会虔诚地握住门环

心里默念对天的祈祷接下来也请你

做好准备我们马上推开祈年门的

朱红色大门走进祈年殿的宇宙世界

对了整理好仪容仪表哦像古人们一样

在这里我们也得保持最庄重的仪态

张开双臂面向祈年殿这是明清两代

帝王祭天祈谷的专用姿势哦嗯从嘉靖

那座大享殿发展而来今天的祈年殿

其实是光绪年间的重生版本原本的

明堂殿宇在1889年不幸遭雷击

焚毁那场面在天坛档案里记载宝顶

熔化的金水就像流星雨般坠落点燃了

三千多根沉香木柱呢重建起来的

祈年殿仍旧是还原了先前那座超级

大殿的样子殿身12根廊柱颜色是

朱砂混合檀木历经九蒸九晒才调出的

天坛红殿内的龙凤藻井像一幅旋转的

星图28根金丝楠木柱也各有讲究

中央四根象征一年四季内周12根

代表十二个月外圈12根等于一天

十二个时辰内周外围相加24根

象征二十四节气总共28呢又是

二十八星宿完全展现了古人的天文

历法智慧连每两根梁柱的间距都是

精确到毫米级哒而我们眼前重建后的

鎏金宝顶则是个神奇的三明治结构

古人在琉璃瓦与宝顶间打造木制结构

支撑重量又在瓦下垫了三层金箔防止

紫外线照射堪称古代版纳米涂层这

一系列让现代工程师惊叹的细节绝对

是几百年前最前沿的科学创新了吧

神乐署的雅乐斋宫的建筑哲学天坛

建筑背后的礼制文明让它被人们称为

活着的中国礼制百科全书而当我们

继续走在天坛建筑群当中还能感受到

来自生态美学的意外惊喜古人以

天人合一的哲学构建出天坛独特的

园林意境天坛与园林共生建筑与周边

苍松翠柏和谐统一一路走来全园

4000多株古柏既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古人还能通过树皮上的苔藓厚度预测

降雨堪称天气预报园子里松鼠的数量

更是暗示着当年收成的好坏松鼠都爱

储存食物要是哪年秋天松鼠数量变

多了那绝对是个丰年神乐署和斋宫

北面的这片区域啊可以说是今天天坛

园林美学的经典景观了不过这里三座

亭子都并非天坛原物一座双环万寿亭

一座方胜亭一座扇面亭都是乾隆皇帝

送给母亲五十大寿的礼物最初位于

中南海1976年才被迁到天坛公园

里来放在这儿还特别和谐呢~

出了北宰牲亭我们走到七十二长廊的

南面也就是宰牲亭的相反方向草坪上

这七星石是古人的北斗系统听起来

是不是神秘又奇妙呀传闻当年朱棣

营建天地坛就曾梦见天门大开

北斗七星落下凡间就在天坛所在的

位置嘉靖改造天坛之后呢又觉得现在

祈年殿的东南方向太过空旷有可能

影响到皇帝万寿和皇权稳定于是就命

人摆上了七块大石头用北斗七星来镇

天坛风水同时雕刻出山形的七星石也

代表着泰山七峰呼应了几千年来的泰

山封禅制度不过你再仔细数数草坪上

实际上有八块石头东北方向较小的

那块是乾隆皇帝后来加的来自东北的

大清皇帝从长白山取来了这块小青石

象征满清起源的龙兴之地既保留了汉

文化元素又融入了满族特色和祈年殿

的改造一样都是为了多民族的团结

统一吧~

在咱们游览天坛建筑群的过程中天心

石的回声只能算是一首前奏曲古人用

一呼百应的效果营造出天人对话的

庄严感但天坛的声学智慧远不止于此

圜丘北面的皇穹宇院落还是古人

几百年前打造的声学实验室里边儿

好几个声学彩蛋等着你去解锁呢不过

在那之前呀苏打先向你介绍一下皇

穹宇的大致情况明代嘉靖皇帝

一声令下全新的天坛祭祀建筑改造

工程告成天坛也形成了与我们今天

看到基本相同的格局皇穹宇便是嘉靖

精心设计的殿堂最初叫泰神殿用来

存放皇天上帝和皇帝祖宗的牌位后来

又改成了皇穹宇三个字合起来就是

天上最尊贵的藏宝阁我们眼前这堵

圆形围墙其实就是皇穹宇的院墙有个

特别的名字叫做回音壁什么意思呢

一会儿走过它你就知道啦